清白宰相田从典留下万人衣救清官美谈(图)

近圣书斋。

    英德由于交通、战乱等原因,古代曾一度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山区。及至清代,最主要的农业仍然十分落后,并且“商不不富、贾不巨、工不良、技不巧”(《英德县志》)。古代官员到如英德这样的岭南僻远之地任职属于被贬,但作为初任即为英德县令、此后一路官至吏部尚书的田从典,却算得上是一个特例。     

    人物简介

    田从典(1652-1728)字克五,号光山。山西阳城通济里(今东关)人。康熙三十四年(即1695年),田从典由广东英德县知县,历任御史、右通政参议、左右通政、光禄寺卿、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管光禄寺、左都御史、户总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雍正三年(1725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田从典性甘俭约,有“清白宰相”之称,雍正帝亲书“清谨公方”四字赐赠,并赠诗赞其“出纳望同天北斗,清芳品拟省中兰”,对田从典一生为官清正、严谨认真给予了充分肯定。

    雍正六年(1728年),田从典因病辞职,加太子太师,以原官致仕。行至良乡驿病逝,享年77岁。谥文端。著有峣山文集四卷,诗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史载:田从典捐俸兴学

    田从典从小专心好学,以宋代五子(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他从小很有才气,10岁就能写文章,与县人张泰交齐名,时称“田张”。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36岁的田从典考中进士。随后因老父亲去世,居家服丧。一直到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43岁时始任广东英德知县,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从政生涯。

    田从典在英德执政五年间,体察民情、为官清廉、颇有德政。据英德县志记载:田从典学识高深,品行醇笃,刚履任,即为文向城隍庙宣誓:“从典读父书几十年,口卸王命七千里。学固多陋,惭政事之未谙;地属冲疲,惧民瘼之未悉……总期上下相安,良顽胥治。其有为囊橐之计,而倾一人家,任喜怒偏,而戕一人命。则大庾岭上,将同颓石齐倾,始兴江头,直与流波俱逝。”一番心头话,表明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