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陆钟琦为何被党灭门不向者低头

核心提示:陆钟琦有这种性格,无论其倾向究竟如何,都注定了陆钟琦不可能轻易向者低头,即使要观望、和谈,也不会低眉顺目地“有话好好说”。陆钟琦夫妻父子被杀,新军最高军官谭振德也被杀,的障碍彻底被清除,天没亮,士兵就控制了整个太原。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2011年08月05日第B22版,作者:雪珥,原题:灭门巡抚陆钟琦

根据同盟会“南响北应”的安排,渗透到新军中的党开始积极部署。能力强、民望不错的山西巡抚丁宝铨,成为党必欲除去的眼中钉。丁宝铨在任内办学堂、兴实业,把山西的改革开放搞得成果斐然,这等于是与党争夺民心,岂能坐视?

倒丁运动

丁宝铨上报了山西禁绝鸦片,次年(1910年)朝廷派员核实。这下他慌了神,突击补课,派遣2营新军,由其亲信夏学津率领,开往罂粟种植的高产区文水、交城,强行铲除烟苗。突如其来的禁烟,令农民们猝不及防。为了保卫自己的罂粟苗,自然不同意“强拆”。www.LSQn.cN据说,当地农民跪在军队面前,阻挡去路,恳请延缓禁烟。不料,夏学津下令开枪,打死、打伤了100多人。丁宝铨闻讯后,不仅未加制止,反而诬民为“匪”,为夏学津等人奏报请奖,激起全省大哗。

夏学津在文水、交城制造的惨案,给党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党趁机发动,同盟会的机关报《晋阳公报》主笔王用宾,在报端对此案大肆曝光,各省报刊也随同跟进。山西的事件终于惊动了北京,御史胡思敬具折,中央下令直隶总督陈夔龙调查。结果,两县知县被革职、永不叙用,夏学津革职,丁宝铨交部议处。

同盟会所发动的“倒丁运动”终于获得成功。中央随即宣布,由礼部侍郎陈宝琛接任山西巡抚,却又立即改了主意,陈宝琛被改派毓庆宫,担任宣统皇帝[注: 宣统皇帝 姓名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 宣统庙号 无谥号 无在世 1906年-1967年在位 1909年-1911年 清宣统(末)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溥仪的师傅,而山西巡抚则挑选了溥仪之父载沣的师傅、安徽布政使陆钟琦。

陆钟琦绝对想不到的是,他接手的山西,实际上已经是个大火药桶。

1904年,山西武备学堂的24名学生,被选拔出来保送到日本公费留学,学习军事。尽管朝廷三令五申,不得与党来往,但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最后都成了派。阎锡山、温寿泉、张瑜、乔煦、马开崧等等,加入了同盟会。阎锡山还成为同盟会中的核心小组织“铁血丈夫团”的成员。“铁血丈夫团”,简称“丈夫团”,由黄郛、李烈钧等发起,入会者必须是同盟会会员、并在日本学习军事。这是同盟会内的一个小团体,最初只有28名。“丈夫团”的“丈夫”们,不仅成为各地辛亥[注: 辛亥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的骨干,而且也成为日后的大军阀,其中的大腕除了阎锡山之外,还有黄郛、李烈钧、程潜、赵恒惕、张群、蒋作宾、唐继尧、蔡锷等。

阎锡山在1909年4月毕业回国,担任了山西陆军小学堂的教官,3个月后,升任校长。同年11月,在留日归校生的全国会试中,名列上等,获得“步兵科举人”的功名及“副军校”军衔,与其他中榜者一样,被全部分配到各自省份的新军中担任军事教官。阎锡山担任了山西新军第86标(团)教练官,相当于副团长,初掌兵权。各地情况与山西类似,新军的军权迅速被这批留日学生(其中有很多是同盟会会员或其同情者)占据,埋下了2年后武昌城头一声炮响、全国土崩瓦解的伏笔,也再度验证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中国式真理。在军中,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顺带也为了的前途和利益,阎锡山开始动用权谋,清除任何阻挡在自己前面的绊脚石,竭力编织自己的权力网络。

“开兵”及“运枪”

当26岁的阎锡山在1909年回到太原的时候,61岁的陆钟琦刚刚升任江苏布政使。陆钟琦的仕途谈不上顺利,也谈不上坎坷,波澜不惊而已。光绪十五年(1889年),41岁的陆钟琦才考取进士,入翰林院当编修。1903年,陆钟琦终于担任地方官,在江苏任督粮道。5年后(1908年),调任江西按察使,再调湖南。随后再回江苏任布政使。丁宝铨调任后,他又奉命接任,终于在离休之前成为封疆大吏[注: 封疆大吏是指明代的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与清代的总督、巡抚。-fengjiangdali]。

陆钟琦为官清廉,政绩不错,民间口碑相当好。《清史稿》说他在湖南“察吏严,定州县结案功过章条,月计勘案数与其鞫讯状限期报司,繇是狱鲜积滞。再移江苏,多平反。”一些地方的民众,还给他建了生祠,这是对官员的巅峰评价了。他被杀后,阎锡山对他的评价相当高,应当不只是套话,而是考虑到了陆钟琦的声望,用这种姿态为、为自己赢取民心。

陆钟琦抵达太原,是1911年10月6日。4天后(10月10日),武昌发生,辛亥开始。湖南、江西随后跟进。

1911年10月22日,陕西。西安城内发生激战,满城的守卫者实行了焦土抵抗,者攻占满城后,几乎杀光了剩余的所有满人。消息震动了邻近的山西。

陆钟琦面对的是一个危难的摊子:外有邻省陕西的党虎视眈眈,内有几乎被党完全渗透的新军伏在卧榻之侧。好在新军平时手中只有,而无弹药,无法行动。

10月25日,陆钟琦想了个两全之计,他命令第85标(团)开赴蒲州驻防,警戒陕西方向,这既能调虎离山,也能巩固省界安宁。而党也从中看到了机会,因为只有换防时才会发放弹药,倒是个动手的好机会。同时,陆钟琦又下令将存在山西的5000支德国进口新枪,调3000支到河南,以防山西不测。这就是阎锡山回忆录中所说的“开兵”及“运枪”。

陆钟琦同时下令,从外地调2旗巡防队到太原守卫,但这支部队刚走到忻州,太原已经发生,只能退守大同。

阎锡山率领的第86标(团),因为没安排上前线的任务,依然有枪无弹,这也是造成阎锡山观望的重要因素,而非日后指责他的所谓搞投机、耍两面派。阎锡山观望的另一原因,是他此时已经与山西省的立宪派取得了默契,他要依靠立宪派在政界的力量,就不便旗帜鲜明地率先。

也正是在此时,在翰林院担任编修的陆钟琦长子、阎锡山在日本时的同学陆光熙,突然来到太原。陆光熙的突然到来,除了阎锡山回忆录中说的投机观望、陆家亲属认为的奉党之命来劝陆钟琦起义之外,也有人认为是山西的立宪派们请他来说服父亲和平演变,避免军事冲突。这三种可能都存在,但都无确切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