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紫禁城明朝覆灭的最后日子

明朝末年,王朝内忧外患,国库空虚,边疆被侵。顺治帝在位期间,为了巩固政权,对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实行“御史台监察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但内政仍然困难重重。

1644年四月初五,大军南下攻打北京,这是一场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李自成以“大顺”号称天下,以“大顺之师”名义入关中,并于同年五月二十八日占领了北京,此时明朝已是摇摇欲坠。

清兵入关后,清军首次进犯北京,在崇德元年的正月初六,即1649年1月21日至24日之间发生了著名的崇禎十七年的第一次围城战。这场战斗持续了九天九夜,最终清军未能破解明守将吴三桂设置的坚固防线而退回。

随着时间推移,明末政治腐败严重、官员贪污不法,加之内部矛盾激化和经济衰退,使得国家形同虚设。李自成虽然成功攻克京城,但自己也无法有效统一全国,其统治逐渐失去民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手下纷纷叛离或被杀害。

最终在1650年4月25日,由于内部矛盾激化及各路反抗势力联合对抗,最终导致李自成在保定被捕并遭到处决。在此之后,他的一些残余部队继续与清军作战,但最终也都失败了。此时已是1667年,大约有23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真正稳定的中央政府,而是在各个地方形成了一些小型割据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