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的手工业在哪些方面比较发达

江南自古就是经济繁华之地,但真正使江南富庶起来的还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发展。吴国在南方大力发展经济,同时手工业也发展迅速。

造船业

孙吴时期,孙休曾在建安郡侯官(今福州)设典船校尉,又称曲郍都尉、曲那都尉,负责率领刑徒造船。其战船有的上下五层,有的还能容纳士兵三千人。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权曾在武昌建造船舰,取名「长安」,是可乘坐三千人的大型船舰。

《三山志》记载:吴景帝时,置曲郍都尉,领谪徒造船于此。(《旧记》:开元寺东直巷,吴时都尉营,号“船场”。)......(本志卷一《叙州》有“吴景帝时置曲郍都尉”之说,于此《叙县》中复有“省典船校尉”,卷二十《职官》又作“曲那都尉”,注“又曰典船校尉”,知是东吴时之同一官职,并存之。)

由于东吴水军的主力都在长江,因此石头城很自然地成为水军的总部。它是长江沿线最大的码头之一,经常停泊有上千艘船只。当时,中等载重量的船可以运马80匹,大船可载军士达3000人,有的船仓高达五层。这些船大部分都是福建的建安郡(今福州和闽侯县一带)制造的。

东吴时的航海规模已很可观,能够经常派出万人以上的大舰队航行于沿海岛屿和邻国之间。海船上的水手,大部分是从闽、广地区挑选来的。如公元230年时,孙权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带领兵士万人航行到了夷州(今省),这是与祖国密切往来的最早的正式记录。公元242年,孙权又派将军聂友和校尉陆凯带兵3万人航行到海南岛,密切了这个岛屿与祖国的关系。

青瓷业

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三国时期,青瓷器在产量、种类和质量上都比东汉时期有明显提高。

吴国时,青瓷器主要产地包括如今浙江宁波、绍兴、温州及金华等地区,其原料为一种含石英、高岭、绢云母类型的伟晶花岗石风化后的岩石矿,风化程度高,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矿物。这种瓷土含铁量较高,是烧造青瓷器的理想原料,与石灰石配制而成的石灰釉,光泽好,透明度高。

铜铁冶铸业

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武昌和会稽是孙吴的两个手工业中心。武昌的铜铁器和刀剑大量地运到建业来供应王公贵族们使用。

孙吴的青铜镜制造业最为发达,这得益于中国东南部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从东汉中期起,会稽郡(相当于今浙江东部)就成为了青铜镜制作的中心。

纺织业

纺织业以葛布、越布最为精致,其柔软程度甚至超过罗纨。孙吴还盛产“八蚕之锦”;孙吴宫廷内的织络作坊拥有上千的生产者。这些都说明江南的丝织业已有了相当的发展。

江南地区的经济,经过东吴时期60年左右的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都赶上或超过了东汉时期这一地区的最高水平。汉代江南的大城市只有吴、会稽和广州等少数几个,这时增加了建业和武昌两座大城。吴、会稽、广州、江陵和夏口(今武昌)等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