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是为“千古一帝”秦始皇陪葬,这本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最近却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兵马俑是为秦宣太后陪葬的——秦始皇兵马俑于1974年被发现,世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威武雄壮的兵马军阵为“千古一帝”秦始皇陪葬,这本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中说,中国建筑学学者陈景元先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兵马俑陪葬的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始皇的祖母秦宣太后。
在电视节目中,陈景元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论据,被誉为“秦俑之父”的袁仲一先生则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战,似乎说得都有道理。
其实并非如此。首先,电视里把秦宣太后与秦始皇的血缘关系搞错了,整整差了两代。电视里说,秦宣太后是秦始皇的祖母。这是不对的,秦宣太后应是秦始皇“祖父的祖母”。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姓嬴名子楚,他的母亲夏太后才是秦始皇的祖母。
秦庄襄王的父亲秦孝文王姓嬴名柱,是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的母亲唐太后,是秦始皇的曾祖母;秦孝文王的父亲秦昭王姓嬴名稷,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的母亲是宣太后,宣太后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亲。
曾祖父的母亲应称呼什么呢?称高祖母吧!所以,秦宣太后是秦始皇的高祖母。从秦宣太后到秦始皇,共5代,世系表是:秦宣太后(高祖母)→秦昭王嬴稷(曾祖父)→秦孝文王嬴柱(祖父)→秦庄襄王嬴子楚(父亲)→秦始皇嬴政。
从“芈八子”到宣太后
秦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妻子,是楚国的姑娘嫁到秦国来的,姓芈氏,称“芈八子”。秦惠文王有多位妻子,第一妻子称王后,第二妻子称夫人,其余妻子的名号顺序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
当时,宣太后是“八子”,因此被称为“芈八子”。芈八子在秦惠文王家庭里的地位一般,不过她有3个儿子,还有一个优势是她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在朝里做官。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儿子,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作了秦王,用“车裂”酷刑残忍地杀害了商鞅,但仍继续推行商鞅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秦惠文王死后,他的王后的儿子秦武王继位。秦武王体魄健壮,喜欢运动。公元前307年,好胜心极强的秦武王与大力士比赛举鼎,不慎折断了胫骨,不久去世。
秦武王没有儿子,王位由谁继承呢?秦武王有许多异母兄弟,相互明争暗斗,都想继承王位。芈八子的大儿子嬴稷是秦武王的异母兄弟之一,当年19岁,在燕国做“人质”。芈八子和弟弟、也就是嬴稷的舅舅魏冉经过一番努力,使得嬴稷继承了王位,就是秦昭王。
他的母亲芈八子的地位立即上升,升格为“太后”。从此以后,芈八子就被称为“宣太后”。秦昭王年轻,他的母亲宣太后掌管秦国大权。宣太后任命魏冉为国相,封为穰侯;又封同父同母弟弟芈戎为华阳君;还封了两个儿子也就是秦昭王的两个弟弟:嬴悝为泾阳君,嬴显为高陵君。
穰侯魏冉、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这4人的权力极大,当时人们称之为秦国“四贵”。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执掌秦国朝政后,继续执行商鞅制定的一套耕战政策,启用着名将领白起,不断对外用兵,各诸侯国都很畏惧。公元前288年,秦昭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自称为“西帝”。这一切,都是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功劳。
范雎游说夺了太后权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的时代。说客们来往于各诸侯国,到处游说。公元前271年,也就是秦昭王三十六年,从魏国来了一个说客,名叫范雎。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战略,受到秦昭王的重用。
过了几年,范雎乘机挑拨秦昭王与宣太后、“四贵”的矛盾,建议秦昭王做一个真正的“王”,加强自身的权力。秦昭王于是废掉太后,将穰侯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迁往关外,同时任命范雎为国相。秦昭王在位56年,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秦王。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已经60岁,就在这一年,秦昭王废了太后。宣太后身体本来就已衰弱,受此打击以后,第二年就忧郁而死。宣太后去世后,被埋葬在骊山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