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禥,南宋第六位皇帝,其人生遭遇充满了不幸与困境。出生于1240年,他的母亲荣王赵与芮府中的一名小妾,因身世低微而受到了正房夫人的欺凌和打压。在宫廷政治的复杂纷争中,赵禥并未因其出身微贱而获得更多关注或保护。
在赵禥成长过程中,他面临着智力上的挑战。据史书记载,由于他体弱多病,一直到七岁才学会走路,十二岁才开始学习读书。他的父母为了改善他未来的命运,为他找到了几个良师,精心教导,但即便如此,他的学问仍旧远不及同辈。
随着宋理宗无子之难,最终选择了赵禥作为养子继承大统。这一决定被认为是对国家命运的一个重大影响,因为在金国已经灭亡后,北方蒙元政权的军队威胁日益加剧,而南宋偏安江南的大局却由贾似道掌控,使得国家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时期。
尽管有许多人质疑赵禥是否适合担任皇帝,但由于宋理宗与宗室关系疏远,加之赵禥是从民间选来的,因此这一选择最终得以实现。在登基后的十年里,赵禥试图处理朝政问题,但他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他把大权交给贾似道,并且对后宫生活颇为投入,这导致朝廷内部腐败严重,最终导致国家衰败至不可挽回的地步。
关于社稷之主如何应对金兵入侵的问题,在这段时间内,由于内忧外患、朝政腐败,无力抵御外敌侵扰。虽然有一些措施如经界法和包佃制尝试进行改革,但是这些努力都无法挽救国家的大规模衰落,最终导致了宋朝灭亡。
对于社会来说,当时的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和绝望,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个强大的领导者来拯救他们免受外敌侵扰。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有人像王夫之那样,对度宗表示了一定的理解:“呜呼!迹其为君,盖周赧、晋惠之流。”(哀叹!观察到他的君主行为,就像是周赧、晋惠那样的君主,他们虽然没有做出巨大的错误,但也没有取得显著成就,只能安静地等待死亡来临.]
蔡东藩则更直接地批评道:“度宗念册立功,便宠任似道,又每日召幸嫔御,有三十余人,是何解释?史谓度宗无大失德,以色荒已足,更况拱手权奸,不亡亦胡待也?”(蔡东藩说:当初设立功臣之后,便宠信贾似道,还每天召幸宫女,有三十多人,这又怎样解释呢?历史上评价度宗说他并没有太大的过错,只不过荒淫已足,更何况竟然放纵权奸,不但没能防止灭亡,还算什么好结果?)
总体而言,对于南宋末年的统治者,如同现代社会中的某些领导者一样,他们可能因为缺乏能力或者其他原因而无法有效地应对挑战,从而让整个社会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