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游清朝顺治皇帝的识字之旅从不识字到知识累累的奋斗史

在清朝的辉煌岁月里,顺治皇帝的故事犹如一部奇幻剧。据历史记载,多尔衮之死后,他继位成为年幼的君主,但这位未经正规教育的少年却无法阅读奏折,甚至被人贬低为“傻瓜皇帝”。原来,这个年仅6岁的小皇帝从未上过学。按理说,在顺治元年,他应该有满汉师傅辅导他的文化知识学习,但多尔衮却拖延不办,让这个天赐英明的少年无缘书本。

孝庄太后,是不是对自己的儿子没有考虑呢?然而,她当时的心思更复杂。她看到了权势熏天的多尔衰,对于她的儿子顺治帝来说,既威胁了他的人身安全,也构成了对其地位和未来的一种潜在威胁。所以,她做出了一个艰难决定,不让他学习,以免他长大后能夺走摄政王的地位。

于是,一直到12岁左右,这位小皇帝几乎是文盲状态,只会打猎射箭而已。但随着时间推移,当顺治亲政并扫除了多尔衰残留下的障碍,他决心要补救这一切。他渴望掌握那些失去的知识,就像《北游集》中所描述的一样,他与木陈忞相对坐,一边处理国事,一边翻阅着厚重的情书,其中包括《左传》、《史记》、《庄子》、《离骚》,以及唐宋散文八大家和元明文集,无所不包。

面对木陈忞惊讶的问题——你怎么能在日理万机之余读得出这样广泛且深刻的话题?—顺治以平常心回应:“朕极不幸,从5岁起先祖就早逝,我由此失去了学习机会。我十四岁才开始亲政,而那时我连章奏都不懂。”这段话透露出一份自谦和坚持,即使身为一国之君,也要承认自己过去的不足,并通过不断努力来弥补它。

他的努力令人敬佩。在《北游集》的记载中,我们看到他每天早晨醒来之前,都要先阅读,然后再处理国家大事。即便如此,他还是经常因为过度用脑而感到头疼、呕血。但他从未放弃,那些辛苦付出的结果终于见效了。当鲁迅先生提到自己卖掉奖章购买书籍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只有通过坚持和勤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用我们的智慧去改变它。而这一点,或许正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的一个主题。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