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玩转宋神宗:北宋风云人物简介
中文名:赵顼,别名:赵仲针,国籍:北宋
公元1048年5月25日(庆历八年四月十日),赵顼出生于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是宋英宗赵曙和宣仁圣烈皇后高氏的长子。初封光国公,后进封淮阳郡王、颍王。
自幼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太子时喜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其理财治国思想非常赞赏。
1067年(治平四年)正月,宋英宗驾崩,太子赵顼继位,并改元熙宁。即位之初,对疲弱的北宋深感不满,又欣赏王安石的才干,因此立即命他推行变法,以期振兴朝廷。
1069年(熙宁二年),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让他负责变法事宜。此时调整了人事安排,将新旧两派的大臣组成新的执政班子。新法措施分为三部分: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和取士之法。
然而,这次改革遭到了激烈反对,不仅内容和效益受批评,而且在思想道德上遭到指责。面对朝野指责,王安石坚持“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而神宗支持他的主张,但也开始犹豫起来。在保守大臣们反对下,加上改革本身存在缺点,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1076年春天,由于身体有病和儿子的去世,使得王安石辞去相职。他再也没有回朝,而神宗则向守旧势力妥协,一边启用被罢退的大臣,一边坚持改革以平衡力量。这一系列事件显示了神宗在处理国家大计上的矛盾与挑战,以及他对于实现富国强兵目标的一贯追求。
1085年4月1日,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8岁,被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并葬于永裕陵,其在位期间共18载,其庙号为神宗,为北宋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