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公元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别名赵仲针,是北宋第六位皇帝,也是宋朝历史上著名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是宋英宗赵曙,他的母亲是高皇后。
在位期间,赵顼面临着北宋财政困难、军事危机和社会矛盾激化等一系列问题。他深信变法是缓解危机的唯一办法,因此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这场变法被称为“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对赵宋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法刚一出台,便招来朝野间的一片指责和谩骂,不仅从内容和效益上对新法进行非难,而且在思想、道德上大肆指责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但王安石不为所动,他喊出了“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口号。主张道德与功名并重,对抗守旧派空言道德、在上无所作为的做法。
尽管如此,由于新法触犯了享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保守大臣们反对新法,而这时的神宗也不像前几年那样对王安石言听计从,有时甚至不重视他的意见。最终,在1086年的某个春夜中,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又不得志的人生历程结束了。在他去世之后,他留下的政治遗产依然是一个争议的话题,但他对于推动改革勇往直前的精神,则成为了后人赞颂的一个方面。
最后,我们要提醒的是,无论如何评价这段历史,都不能忽略它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这些都构成了我们了解古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