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昏聩无能的元代末帝,中国历史上最为人诟病的统治者之一。他的名字孛儿只斤妥欢铁木儿,在1320年出生于一个不太平的时代,1370年在应昌结束了他的一生。这位皇帝被后世评定为元朝末期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的存在象征着一段落动荡与衰败。在位期间,从1333年的6月至1368年的35年间,他试图维持帝国的稳定,但却无法挽回国家命运。
公元1341年,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和改革方向,元顺帝将政权交由脱脱来掌握,并改国号为“至正”,宣布了一系列新的政策,这一时期史称“脱脱更化”。这一时期内,脱塔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稳固中央集权和恢复社会秩序。
首先,他恢复了科举制度,这是隋唐时期开始就有的选拔官员的手段,但在伯颜掌权后一度被废止,以防汉族士人过度积极干预政治。其次,他设立了宣文阁,并恢复了太庙四季祭礼,以此强化宗教信仰并提升皇家的威望。此外,还进行了一些昭雪冤狱,以及放宽对农民、南方地区和汉族人的政策。
他还主持编写宋、金、辽三朝史书,这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业。他组织了一批来自各个民族的学者共同完成这项工作,他们包括欧阳玄等汉族史学家以及蒙古、畏兀儿等少数民族代表。这不仅展示了多民族合作精神,也成为了修撰前朝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些史书最终成为中国正史中的《二十四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们是由不同民族的人物主编完成,而非单一民族之手所作,使得它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