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皇帝为什么吃不起鸡蛋解密电视剧中的笑料

在光绪年间,内务府的太监给光绪报花账,说一个鸡蛋要三两银子。有一天,光绪见了翁同龢,就问翁老师早晨都吃什么饭?翁同龢说每天早晨三个鸡蛋。光绪感慨道:“老师您这一顿早饭就得九两银子啊,吃得起吗?”

《清稗类钞》上还有一个版本,把这件事放到了道光身上。道光问一个三朝元老吃的鸡蛋多少钱,这个元老更聪明,直接就说“臣少患气病,生平未尝食鸡卵,故不知其价”。最后一个版本来自《春冰室野乘》,主人公改成了乾隆,吃的鸡蛋最贵,十金一个。被乾隆问住了的大臣说自己早晨吃四个,乾隆说你怎么这么奢侈,他恍然大悟,补充说外面卖的鸡蛋,都是一些残蛋破蛋,所以我才吃得起,要是好蛋,我可不舍得买。

根据统计,大致可以看出清朝内务府支出的变化:咸丰年间,每年支出仅40余万两; 同治初年,每年应放各款为十万至100余万两不等; 光绪中后期,每年实支银为143万两;至光绪末叶,每年的开支已达295.2万余两。这也意味着整个皇宫用来购买食品和其他日常用品总共不过15万多斤,比如一年的猪肉、油脂、禽类等商品总计约为3.5吨,而这个数字并不包括宴会和庆典所需之物品。

我们可以这样计算一下,一种情况下,如果将这些资金平均分配给宫中的所有人,那么每个人一年可能只能得到大概1-2斤肉和一些杂粮。而且,即使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也有很多人因为缺乏足够的食物而挣扎过活。

所以,即便是当时高级官员或权贵们,他们生活起来也是相当节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传说的故事中描述皇帝竟然不能承担买一只普通家禽或几颗普通大小的小球形水果——即一只鸭子或者几个苹果——这实际上只是为了突显那个时代极端贫穷的情况,以及对民众生活水平的一个讽刺。

其实,不管是哪位皇帝的人品如何,其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不易解决的。此外,对于历史人物尤其是君主来说,他们作为国家象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超过他们自己的真实行为与能力,所以无论他们如何做,这些问题都会留在历史书页上,以供我们今天来反思学习。在经历了那么多次政治斗争、战争与饥荒之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种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用以表达那个时代特殊情景下的苦难状态。

对于现在制作电视剧的人来说,将这些幽默事例融入剧情,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体验到当时那种复杂的情境和严峻挑战,同时也能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