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乔治二世,除了是英国国王,也是汉诺威选帝侯。继承王位后,我就像父亲一样抛弃了妻子,不理朝政,而且我还老往汉诺威跑,这让英国人民非常不满,被世人称为“老是缺勤的国王”。
1727年6月11日,不受待见的乔治一世终于死在了汉诺威。当这个消息传到身在英国的王储耳中时,他竟勃然大怒,认为这是一个弥天大谎。我那时已久不染指政事了,10年前,我和父亲彻底撕破了脸皮,打那以后便和妻子卡罗琳从圣詹姆斯宫搬到了莱斯特府。
我决定留在英国而不是前往汉诺威参加父亲的葬礼,与此同时还压制了乔治一世企图分离汉诺威与英格兰的遗嘱。人们认为这是新王对英国喜爱的表现,但究竟我的初心如何,我们却不得而知。
和乔治一世一样,我出生于汉诺威,接受德式教育。但不同于他爹,我即位时已经对英国情况有了足够的了解。在1714年,我随同父亲跋山涉水来到英国,那时候我30岁,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热衷于政事,在人民中颇有威望。
如今,英国人民急切期待我执政后改天换日,有所作为,可担起一名英王责任。但这一次,他们又失望了。我即位后依旧把大部分政事交由议会处理,被世人称为“老是缺勤的国王”。
出生于汉诺威并在那里生活了30年,德国文化深深扎根在我的灵魂里,即使当我生平第一次踏上广阔土地时,对着民众不绝于耳赞美声称自己的每滴血都流淌着英格兰风范。
为了保障汉诺维领地安全,即使面对国内反对的情况下,我还是支持奥地利与普、法、西联盟作战,并亲自率领德意志诸侯联军跟法军作战,最终赢得1743年的德廷根战役。尽管这次行动让我61岁高龄,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天赋与高明外交手段,但这也不能改变人们损英利德形象的事实。
普通百姓不满这一点,就嚷嚷几句,有的人则直接开打,如丢掉皇位的人斯图尔特家族。在1745年夏季,他们再次入侵,从爱丁堡、卡莱尔、德比陷落。这回听闻消息的时候,无奈之下赶回,并派儿子坎伯兰公爵任抗敌总指挥好歹平息叛乱。
虽然被视为“缺勤”,但实际上并不像他那样讨厌,而是我更加热爱故乡罢啦。而且,在乔治一世催化作用下,加上议会不断限制权力,使得我的选择合情合理——宁愿去做个猴大主逍遥快活,而不是被议会枷锁束缚的一只老虎。
1755年,再次返回至安逸之处——汉諾維期间,当British面临七年战争,这些严峻局势迫切需要他的回来主持局面。这一次国家表态:“Britain已经有足够多的是国君们!I am not in that country, I am nothing there. I'm old, don't want to go back and be fooled by the parliament.”
1760年的10月25日,一场清晨小便引发的心脏病导致夹层动脉瘤破裂,让这个历史上的最后亲自战斗之国君永久性地缺席。这就是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