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二世,除了是英国国王,他还是汉诺威选帝侯。在继承了王位之后,因为和他父亲一样抛弃妻子、不理朝政,而且老往汉诺威跑,这让英国人民非常不满,被世人称为“老是缺勤的国王”。
1727年6月11日,不受待见的乔治一世终于死在了汉诺威。当这个消息传到身在英国的王储威尔士王子耳中时,他竟勃然大怒,认为这是一个弥天大谎。此时的威尔士王子已久不染指政事了,10年前,他和父亲乔治一世彻底撕破了脸皮,打那以后便和妻子卡罗琳从圣詹姆斯宫搬到了莱斯特府。
王子在懵逼中继承了王位,即乔治二世(George II of Great Britain),随后决定留在英国而不是前往汉诺威参加父亲的葬礼,与此同时还压制了乔治一世企图分离汉诺威与英格兰的遗嘱。人们认为这是新王对英国喜爱的表现,但究竟其初心如何,我们却不得而知。
和乔治一世一样,乔治二世出生于汉诺威,接受德式教育。但不同于他爹,乔治二世即位时已经对英国情况有了足够了解。1714年,30岁的乔治二世随同父亲跋山涉水来到英国,他勤奋好学,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热衷于政事,在人民中颇有威望。
如今,英国人民急切期待他执政后改天换日,有所作为,可以担起一名英王责任。但这一次,他们又失望了。乔治二世即位后依旧把大部分政事交由议会处理,被 世人称为“老是缺勤的国王”。
出生于汉诺威并在那里生活30年,对他的灵魂深深地印上了德国文化。尽管当他第一次踏上广阔土地时,对民众赞美声表示欣慰,并宣称自己的血液都流淌着英格兰风范,但实际上他的关切远超过英格兰。他甚至为了保持对Hanover 的控制而牺牲了一些利益。这使得公众对于他的忠诚产生疑问。
1745年的叛乱事件更是凸显出了这些问题。当查尔斯·爱德华·斯图尔特率领雇佣军入侵England 时,没有被视为异己或背叛者的人物能够像以前那样安稳地坐镇London。他必须返回Britain 并委任儿子坎伯兰公爵成为抗敌总指挥,以平息叛乱。这场危机提醒所有人,无论多么信任宪法制度,如果宪法不能提供安全感,那么反抗就成为了最后手段。
1760年10月25日,一代历史结束。一位曾经亲自上阵作战、带领国家走过艰难岁月的人去逝去了。那时候,当他们面临七年战争中的挑战时,他们需要再次回到这里主持一切。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再被看作是一股力量,而只是一份文件上的名字的时候,他们选择离开。死亡因素很简单:用力过猛导致的大动脉瘤破裂。在清晨的一次普通活动中,一段生命画上了句号,是这样结束的一个故事,而这只是我们共同记忆中的许多故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