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的群策群力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典故探究

我来重新表述这段内容:

群策群力的含义是什么?它意味着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努力。这个成语形容当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出力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很有意思。

在西汉时期,有位文学家叫扬雄,他的文章非常精彩。他模仿《论语》的形式,写了《法言》这本书。这本书中有一篇《重黎》,讲的是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对决。

在那场战争中,项羽虽然实力强大,但最终还是被刘邦困在垓下等待援军。在看不到援兵到来的情况下,项羽带领战将拼死突围,只剩二十八名骑兵,而后面追杀他的汉军却很多多。面对这种局面,项羽只能认输,在乌江边自尽。

关于项羽临终前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天意所至,不是他作战失误。但是扬雄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不能只归咎于天命。在《法言·重黎》中,他说:“刘邦总能虚心听取众人的意见,这些正确意见又使得众人的力量增强。而项羽却不一样,他总觉得凭自己的勇气就能征服天下,从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所以,如果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就会取得成功;如果不听进去,只依靠自己的勇敢,就会失败。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天命就结束争论,要看到其中的人类因素和智慧作用。

群策群力的基本信息如下:

【词汇】:群策群力

【拼音】:qún cè qún lì

【解释】:指发挥集体作用,一起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出处】:来自汉代文学家扬雄的作品《法言·重黎》

【近义词】: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万众一心、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反义词】:独断独行、离心离德、一意孤行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