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由于英国侵略者肆意破坏珞巴人对阿萨姆边缘地区的收税旧制并武力入侵珞渝地区,导致了珞巴族人民的大规模武装反抗斗争。他们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巧妙的战术,用弓箭大刀力克拥有枪炮的入侵者,沉重打击了来犯之敌。英国为了迫使珞巴族人民屈服,曾一度封锁了雅鲁藏布江左岸的广大边界线,但因珞巴族长期与北部的藏区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英军的经济封锁毫无作用,最终不得不撤销这道封锁令。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对 珞渝地区的一系列入侵,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严重关注,其时边务大臣赵尔丰就向宣统皇帝提出:珞巴“虽为野番,实我之属境”,对英国侵入察隅、珞渝,不可坐视,而建议派兵前往,“固我疆域”(赵尔丰宣统二年元月十九日奏),并派程凤翔领兵开入察隅,加强边防,以阻止英国人的进一步入侵。
1911年,驻藏大臣在派出罗长绮率兵消灭波密土王残余势力的后续行动中留下藏兵一营据守墨脱。1944年至1945年间,当英属印度阿萨姆当局多次派人到达 珞渝刺探情报时,都遭到了坚决抵抗。此后,该地区再次发生了一些冲突,这些冲突都是由于地界争端和民族利益问题所引发。
1959年的改革彻底摧毁了三大领主束缚在身上的封建农奴制枷锁,为建立新社会奠定基础。在该区域内先后成立民族自治乡村,如察隅县西巴珎波族自治村、米林县乃玉棉波族自治乡、墨脱县达木棉波族自治乡、隆孜县斗玉棉波族自治乡等。这些建立的人民自治制度充分行使了各自民族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事权和自治权,并且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措施执行以促进自身发展。
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这标志着近代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不断适应外部挑战,同时也保持自身传统文化特色与生活方式的一段历史篇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展现出了高度凝聚力以及顽强抵抗外侨压迫精神,使得这一小块偏远而又美丽的地方成为一个独特而又值得尊敬的小国民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