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9月25日(农历1866年8月17日),遗传学巨星摩尔根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莱克星顿诞生,这一天不仅标志着他的出生,也预示着他未来在科学领域的辉煌成就。生物体内的遗传性特征早已引起人类的深刻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对遗传学理论研究的兴趣激增。从米丘林学派到摩尔根学派,两大理论体系各有侧重和贡献。
米丘林学派以实践为导向,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改良和驯化品种来提升农作物产量与质量,他们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见解。而摩尔根学派则站在理论基础上探索,致力于揭示遗传变异规律。在实验室中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寻找并阐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并提出了基因论这一革命性观点,这一发现对现代遗传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摩尔根不仅在科学界享有盛名,他还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他曾先后在肖塔基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学习生物学,在布林马尔大学担任动物学副教授长达13年,又成为加利福尼亚州工学院生物教授近20年。在他的努力下,他获得1933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在实验生物学和遗传學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然而,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摩尔根仍然心系科研事业。他留给我们许多珍贵著作,如《实验胚胎學》、《基因論》等,其中蕴含着他的一生智慧与经验。此外,他对学生们无私奉献,无数人受益于他的指导与鼓励。中国著名科学家谈家桢就是其中之一,当谈家桢准备回国时,摩尔GEN以一种感动人心的情谊,对他说:“我看到有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超过了我,我还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超过我,也超过你。”
这段话充满了温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自我的哲思。当谈家桢回国后,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学生,就像母鸡孵化小鸡一样悉心照料,最终孵化出了一位微生物遺傳學领域的小天才。这位学生发表论文不久,便收到了来自师傅摩尔GEN亲笔书写的手信,上面写道:“我终于又看到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超过了我,也超过了你。值得骄傲的是你亲自接着超过你的学生。”这个故事如同一首赞歌,用最朴实的情感讲述了一段美好的友谊与师徒间相互超越的心灵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