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9月25日(农历1866年8月17日),遗传学巨星摩尔根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莱克星顿诞生,这一天标志着生物遗传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古以来,人们就对生物间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所认识,并逐渐发展出了遗传学这一科学门类。遗传学理论体系中,米丘林学派与摩尔根学派是两大主要流派,它们各自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探索了遗传问题。
米丘林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从实践出发,他们致力于通过改良和驯化品种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农业生产技术,也为后来的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实基础。而摩尔根学派则站在理论基础上工作,其目标是揭示遗传变异规律。在实验室环境下,摩尔根及其同事们深入挖掘了基因作用过程,最终确定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即提出了基因论,这一成果对于人类理解生命本质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这段历史的一部分,托马斯·亨利·摩尔根不仅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教育者。他在肖塔基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学习生物学,并担任布林马尔大学动物系副教授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工学院生物系教授期间,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培养。他的人生贡献最终得到了1933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认可。
然而,在1945年离开我们之前,摩尔根留给世界的是无尽的智慧与影响,他著作中的《实验胚胎学》、《基因论》等作品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他的学生谈家桢回国后,不仅继续前人的路子,还孜孜不倦地培养自己的学生。在微生物遗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那个青年人收到了来自师傅摩尔根赞扬的话语:“我终于又看到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超过了我,也超过了你。”这样的教诲激励着新一代科学家,让他们知道,只要不断超越,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