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年兽究竟是什么?它的原型又是怎样的?
传说中,古代有一个怪兽名为“年”,每当新旧岁交接时,它就会出来破坏庄稼。人们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把“年”吓得逃走,从而庆祝过年的开始。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故事呢?
事实上,在古代典籍中并没有记载关于“年兽”的存在。“年”字的甲骨文表示了禾谷成熟和人劳作的意象,如《谷梁传》中的“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这里,“年”指的是地球公转一周所形成的一种周期。
然而,关于“年兽”,却似乎并无文献支持。更奇怪的是,它与另一个同样未被记载的怪物——除夕的“夕兽”—在特征和故事上相似。如果我们追溯到搜索源头,我们会发现这些都是现代杜撰出的概念,用来解释过年的习俗。
但为什么要杜撰出这样的故事呢?如果真的没有历史依据,那么它们一定基于某些现实情况或动物行为构建起来。但是,这个原型又是什么呢?
可能答案就在于野生动物。在冬季,当食物变得scarce时,一些动物可能会离开它们正常栖息地,这时候候鸟、昆虫、两爬类和熊都不是主要嫌疑犯,因为它们不符合描述。
然后再考虑响声能否让其逃跑,这意味着听力不能太差,因此蛇等无脊椎动物也不符合条件。而且,如果这个生物害怕红色,而且红色有效,那么它很可能拥有三色的视觉能力。
最后,如果这个生物确实对人类构成威胁,并且体型不算太小,它们应该居住在山林间,而不是平原地带。这样可以排除猴子和老鼠等小型害虫,而灵长类则是最大的嫌疑人—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各地山区广泛分布的情况下。
虽然今天已经难以见到,但从古代文学作品里频繁出现的猿声、“沐猴”等描述来看,他们曾经拥有相当广泛的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