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虎谋皮的典故中国之最知识大全

中国之最知识大全:揭秘“与虎谋皮”典故的历史故事

在春秋末期,鲁定公深知孔子的才能非凡,影响力广大,因此他打算拜孔子为司寇,以便让他管理鲁国的朝政。然而,他决定先和卿大夫们商议此事。这时,他遇到了左丘明,便向他询问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左丘明给出了他的看法:“国君,您要好好想一想!如果孔子当了司寇,那些卿大夫就会失去他们的权力。既然这样,您和这些人商量能有什么结果呢?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一定会说孔子的坏话,为他出任司寇设置障碍。”

这段话中的成语“与虎谋皮”,源自一个古老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个人非常羡慕别人的狐狸皮裘服,就想要自己也做一件。他听人说狐狸皮是最珍贵的,因此就上山找狐狸商量,要剥它们的皮。但是,狐狸们闻讯后纷纷逃跑,这个人最后连羊肉都没能得到。

这种情形就如同鲁定公想要重用孔子,但却要和即将失去权力的卿大夫们商议一样,无异于“与虎谋皮”。这样的行为注定不会成功,因为它涉及到利益冲突,对方必然会有所保留。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成语演变成了“与虎谋皮”,其含义更加丰富,它不仅比喻跟所求的人或物有利害冲突,而且指跟恶人商量,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这个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那些无效且徒劳的情景。

综上所述,“与虎谋皮”的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权力的追求,也展示了一种智慧,即识破那些无效而徒劳的事业,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心累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