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虎谋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历史资料
在春秋末期,鲁定公意识到孔子的影响力巨大,因此想让他担任司寇。然而,他打算与卿大夫们商议此事,这一举动如同“与虎谋皮”,意味着要跟那些即将失去权力的官员讨论,让他们同意让孔子掌握国家政权。这是一场无效的商讨,因为这些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必然会阻止孔子成为司寇。
这个故事源自《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讲述了一个周朝人想要制作价值千金的狐皮衣,所以去山上找狐狸商量,但狐狸闻讯逃跑了。这个人还想祭祀祖宗,却又需要羊肉,又向山下羊求助,但羊也逃走了。最终,这个人十年未能制作完一件裘皮衣服,五年未能完成一次祭祀典礼。
这段历史被后人比喻为“与虎谋皮”,意指做的事情有害于对方利益,一定无法成功。这成语常用来形容跟恶人合作,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一定办不到。在不同的语境中,“与虎谋皮”可以表达不同含义,比如表示枉费心机、水中捞月等。
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史料中,“与虎谋皮”的故事不仅反映出古代社会的一种政治斗争方式,也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于权力和资源分配的看法。在研究中国历史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典故了解古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以及权力游戏背后的复杂性。此外,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决策过程中,不应该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应考虑长远效果,以免陷入像古代那样的无效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