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后主刘禅投降魏国,司马昭设宴款待,以魏乐舞戏前奏,蜀官伤感,但刘禅却显得喜悦无比。司马昭令蜀人扮演蜀乐,蜀官们悲泣不止,而刘禅则自在欢笑。酒至半酣时,司马昭向贾充说:“人性中常有的情感竟然能达到这种程度,即使是诸葛亮也难以长久辅佐他到达这一步,更何况姜维呢?”随后,他问刘禅:“你有没有思念蜀地的想法?”刘禅回答:“这里面的快乐让我忘记了归乡之心。”这便是“乐不思蜀”的典故,它源于三国时期的洛阳。
当时魏军攻入蜀地,刘禅被迫投降,被送往洛阳。他被封为安乐公,并赐予住宅和用度,还有一百名僮婢来伺候。在表达感激之余,刘禅特意拜访司马昭,并请他设宴款待。在宴席上,当演奏到来自蜀地的乐曲时,旧臣们因怀念故土而泪流满面,而 刘 禅 却表现出一种麻木不仁的嬉笑态度。当司马昭再次询问是否思念过往的时候,他回应道:“这个地方太快乐,我已经忘记了要回到我的家园。”
谷正趁机私下对他说:“陛下,如果 司 马 昭 再 次 问 你,你就尽量哭着回答:‘我从小到大都在想念那里的坟墓啊!’这样一来,就能让您重新回到那个地方。” 刘 禅 听后,将此事铭记于心。酒到了中途,一如既往地,有人又提出了类似的提问,这次 刘 禅 按照谷正的话语模仿其发声,却因为过分紧张而无法流露出真实的情感。 司 马 昭 听后,不禁感到好奇并且开怀大笑,对他的忠诚持久性的疑虑因此得到了消除。
从此以后,在洛阳城里,即使是在最温馨舒适的地方,也有人将这个令人捧腹的故事传颂下去——关于一个在胜利者面前仍旧坚守自己内心世界的人,以及他的那份既忧郁又无助、同时又坚定与愚蠢交织的心灵状态。这便是“乐不思”、“忘返”、“忘本”的古老故事,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反复思考与探索那些深藏于历史底层的情感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