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代顺序口诀:孔子被拜为司寇的故事
在春秋末期,鲁定公意识到孔子的才能非凡,对国家影响深远,因此打算与卿大夫们商议将他任命为司寇,以便管理鲁国的政务。有一天,他遇见左丘明,便询问:“我想和卿大夫们讨论一下,可以让孔子担任司寇吗?让他来掌管国家的治理?”左丘明回答说:“陛下应当好好考虑一下!如果孔子当上了司寇,那些卿大夫就失去了他们的权力。既然如此,您和这些人商量能有什么成效呢?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一定会说孔子的坏话,为他的成为司寇设置障碍。”
这段对话中,左丘明提出了一个比喻,即“与虎谋皮”。这个比喻源自周朝,有个人非常羡慕别人的狐皮衣裳,所以决定去山上找狐狸商量要不要把它们的皮剥下来给自己。这位人士高兴地去山上找到狐狸,并向它们提出要求,但狐狸们害怕而逃跑了,这个人的计划因此失败。
同样的,如果鲁定公试图跟那些即将失去权力的卿大夫商议重用孔子,也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可能支持这样的安排。因此,鲁定公最终决定直接拜孔子为司寇,而不是通过商议来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理解“与虎谋皮”这个成语,它形容某种尝试或策略注定会失败,因为它涉及到牺牲对方切身利益的事宜。在历史上,这个成语经常用来批评人们做出的愚蠢决策或行为,他们由于没有正确地评估情况,就像是在无望的情况下请求老虎提供自己的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