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末主刘禅在投降魏国后,司马昭为了庆祝胜利,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在酒席上,先是表演了魏国的乐舞,以此来提振士气。然而,当演奏起蜀地的乐曲时,蜀汉的旧臣们不禁感伤忧愁,他们泪流满面,而刘禅却显得格外开心和高兴。
司马昭注意到这一情形,便私下对贾充说:“人之常情,即使是在这样的场合,也难免露出一丝哀思。若孔明先生还在的话,或许能辅助他走出困境,但如今已非如此。更何况姜维那样的英雄呢?”随后,他又问刘禅:“你是否有思念蜀汉的情绪?”刘禅毫不犹豫地回答:“这里面的快乐,使我没有任何思念。”这个故事就这样被称为“乐不思蜀”,它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侵蜀汉,刘禅被迫投降,被送往洛阳。在那里,他被封为安乐公,并且获得了优厚的待遇。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一位名叫谷正的人私下里告诉刘禅,如果司马昭再次问及他的心意,不妨装作悲痛欲绝地说出自己的故土之想,这样可能会促使司마昭让他返回蜀汉。刘禅记住了这些建议。
到了酒宴上的关键时刻,当司马昭再次询问他的心意时, 刘禅按照谷正的话进行模仿,却由于内心深处缺乏真实的情感,只能尝试着哭泣而未能成功引起 司马昭怀疑。此事最终成为了一段令人捧腹但又充满讽刺意味的历史典故——“乐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