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儒学,就不可能会忘记朱子,他是儒学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代研究儒学知识少不得要研究朱家的资料。在古代冠礼是男子的重要仪式,服饰礼器都是有要求的。宋代士庶冠礼概况北宋,司马光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制定了冠礼的仪式。仪式载于其《书仪》之中,规定,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只要父母没有期以上之丧,就可以行冠礼。他还根据当时的生活习俗,将三加之冠作了变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
《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从学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这样就很美好了”。
在宋代和明代,对童子的发式也有所不同,有双紒、鹁角等多种形式。童子的衣服一般称为采衣,用缁布制成,以锦缘装饰,而鞋则称为采履。
在正式进入成人世界之前,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即缁布皇袍、大带、纳履;中级阶段即帽子、皂衫、大革带和系鞋;高级阶段即幞头、大公服、革带和靴子,以及笏板。在不同的朝代里,这些服饰和配件也发生了变化,比如从纱帽到对襟衫,从深衣到襕衫,再到公服的大摆裙,每一层都代表着一个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最后,在正式成为社会成员之前,还有一系列具体规则需要遵守,比如主人应该穿深衣,而正宾或赞者则各自穿上自己的盛装。这一切都体现了一种严谨而复杂的人生观念体系,其中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