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是北宋仁宗时期的一次重大改革,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范仲淹等人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其中包括澄清吏治、富国强兵、厉行法治等内容。但是,由于限制大官僚和大地主的特权,遭到了强烈反对,最终失败。
事件经过如下:宋仁宗在召对中,对范仲淹等人的特别礼遇,并曾多次催促,要求执政大臣马上拿出一个使天下太平的方案来。庆历三年(1043年),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这一年的八月,仁宗罢免副宰相王举正,再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在九月,宋仁宗召见范仲淹、富弼,并给予他们笔札,让他们条奏政事。两人的提议得到了采纳,并渐次颁布实施。
十项改革措施中,有些实践效果显著,比如明黜陟制度,使得官员能够根据其政治表现而不是仅仅资历来晋升;抑侥幸政策,对抗官僚阶层滥用恩荫职位;精贡举制度,让科举考试更加注重实学,不再只重诗赋。此外,还有均公田政策,将不同级别官员分配一定数量的职田,以此防止贪污腐败。
然而,这些变革并未持续很久,因为新的法规引起了不满和抵制。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反对者开始攻击这些变革,他们认为这些措施损害了既有的权力结构和社会秩序。在这种压力下,加之朝廷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庆历新政彻底失败。
最终,在第二年,即1044年的二月初四,被迫废除磨勘新法和任子新法,而韩琦被罢去枢密副使,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至此,大部分参与变革的人物都被逐出朝廷。而欧阳修也因其支持新法而被罢免河北都转运使改知滁州。这样,便宣告了这场试图改变国家命运的大型政治运动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