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人情世故(图)

郑板桥为官清廉,且明理自持,他笔下的竹最能成其一生写照。资料图片

    郑板桥交游甚广,与亲朋好友不断有书信来往。他特地挑出写给堂弟郑墨的十六封家书,编入作品集子,放在卷首。他说这些家书,绝不谈天说地,只切日常家用。相比那些“闲时用得着,忙时用不着”的理学文章,郑板桥颇有孤芳自赏之意。

    其实难怪,在外人看来,他自傲自大、狂放不羁、口无遮拦、行事诡异。这十六封家书里的人,却是一个温情内敛、宽容平和、敦厚可爱的小老头。脱掉那层谋求生存、自我保护的外壳,郑板桥坦露出真实的自己。他自称平生无一知己无不知己,但谁内心里不渴望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呢?从家书里,我看到了板桥的真诚,看到了他的人情世故。

    常把人往好处想

    郑板桥很欣赏苏东坡,因为在东坡眼里,世上没有不好的人。看着别人可爱,自己也是个可爱的人;看着别人可恶,自己也是个可恶的人。

    郑板桥对假和尚、酸秀才特别讨厌,从不吝用刻薄的言语嘲笑他们。有一年,他借宿一间寺庙,当家和尚对他说:可以,但是你要帮我抄数卷经书。板桥无奈,只得铺纸磨墨。经书抄好,和尚见他字写得漂亮,进一步要求说:你再给我写副对联,我才给你被子。板桥心底不耐烦,又不能拒绝,于是写下:凤在禾下飞去鸟,马到驴边草不生。暗骂势利的和尚为秃驴。和尚不解联意,把对联裱好挂在佛堂,引得香客们大笑。实际上,郑板桥喜欢和僧道交往,和他关系铁的至少有二十几人。他在家书里说:很多和尚因为落难别无选择才入佛门,滥竽充数者自然不少,把他们视为异端而深恶痛绝之,也太过头。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官时,曾审过轰动一时的“和尚尼姑案”。原来,这和尚、尼姑出家前是一对情侣,后来遭遇变故各自遁入空门。二人情缘未了,私下相会,被人逮个正着。这类伤风败俗的事情闹到公堂,结局可想而知。郑板桥细加审讯,了解到“新闻背后的故事”,干脆成全他们,当即审判:和尚尼姑都还俗,一笔勾却风流案。

    知人之恶,更须知人之善,郑板桥以此作为待人的准则。他告诫堂弟说,要爱人,人才爱你。爱人,是爱人的善良、爱人的好处。郑板桥出门,经常背着褡裢,里面装着银钱或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