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她是史太君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以其眉尖若蹙为灵感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代表花卉为芙蓉花,情榜评为“情情”,在大观园中住在潇湘馆,馆前竹林密布。黛玉祖籍姑苏,出身于诗书之家,父林如海乃前科之探花,官至扬州巡盐御史,母贾敏为贾代善与贾母四女中最小之幺女,有一弟,早夭。她父母双亡,在外祖母家(贾府)长大。从小寄人篱下,造就了乖僻敏感的性格。她自幼体弱多病,从会吃饭时便开始吃药,但生性聪慧,从小跟随先生读书识字。她精通诗词,所作之诗皆文笔与意趣俱佳,故有才女之称。她与贾宝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但封建社会贵族联姻的秩序和家族利益的驱使令二人未成眷属,在高鹗续书中,最终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病逝。
在通行程高本后40回中,林黛玉因宝玉和宝钗成婚,最后气郁而死。脂砚斋批注中明确提到,林黛玉是泪尽而亡。新红学开创者俞平伯认为,林黛玉先病死然后宝钗嫁给宝玉。张爱玲认为,奉元妃命,宝玉宝钗结婚,而黛玉抑郁而死(《红楼梦魇》)。红学家周汝昌、刘心武等人认为,黛玉应该是泪尽,加之被赵姨娘和贾环等人诽谤,从而沉湖仙去。蔡义江认为,贾府获罪,宝玉离家,黛玉思念宝玉,泪尽而亡《蔡义江点评红楼梦》。也有一部分学者从“玉带林中挂”认为林黛玉是上吊而死,癸酉本红楼梦中就采用了这个说法,但学界对此说法诟病甚多。
“林黛玉的真正结局”极富争议,首先,作者问题悬而未决,通行程高本后40回究竟是曹雪芹自着初稿程高修补,还是无名氏续程高修补,还是完全程高自着,目前仍有很大争议,不同成书过程会导致哪个才是“真正”结局的争论。第二,《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说自己增删改数次,作者是否自己中途更改故事架构也未可知,更加大了问题的复杂性。第三,若原作者并未作完《红楼梦》,“真正”的结局可能是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前80回和脂批的暗示仅仅是作者的初步构思,尚未诉诸笔墨,既然书还没写完,就不存在“真正”的结局,只存在作者的初步构想。还有人认为,即使程高本后40回为高鹗所着且不合曹雪芹原意,但林黛玉的这种悲剧死亡仍然十分精彩
人物描绘
外型
红楼梦第三回中曾描述林黛玉的外貌: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除此之外,宝玉则有“神仙似的”又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颦儿才貌应世稀”等等之夸赞。
林黛玉的人物描绘在书中有着精妙的设定。宝玉曾以‘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之句形容宝钗及黛玉两人,可见林黛玉之美以灵气为甚。事实上,书中多次提及黛玉外貌之处皆证明黛玉脱俗的美貌并不比宝钗逊色。宝玉中邪时,呆霸王薛蟠一见黛玉的婉转风流的落泪模样,便“酥倒在那里”。
性格
黛玉忧愁多思,弱柳扶风,同时喜爱诗书,颇有咏絮之才,具有诗人的特质。
在大观园中,大多数人对黛玉的印象是多愁善感,伶牙俐齿且爱钻牛角尖。黛玉曾因周瑞家的分送宫花一事使性子,更曾因与宝玉怄气而苦吟葬花词,宝黛二人间的争执与别扭也曾使贾母笑称二人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丫头小红曾言:“林姑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可见黛玉并不如宝钗容易亲近,实则黛玉是一名心中充满不安全感的闺阁女子,也因而造就了她多虑心窄的性格。黛玉多病纤弱,有着病西施的形象。而她也好恶分明,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送给她北静王所赠的一串名贵念珠时,反应极大,并说了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虽然黛玉乍看之下不与人亲近,但黛玉其实是全书中少数拥有丰沛真挚感情的角色。林黛玉情榜考语为‘情情’,意旨黛玉对于自身重视的人事能够全心的付出感情。黛玉虽看起来忧愁多虑,不易与人亲近,但对于她所重视的人便会全然的真心对待。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思敏捷,注重灵性生活,也造成她由着性子生活的人生哲学,和宝钗的藏愚守拙,压抑情感成为强烈对比,黛玉想哭时且哭,想恼时且恼,喜怒哀乐皆无造作,且丝毫不掩饰锋芒。相对于宝钗奉传统价值礼教为圭臬,黛玉展露对诗书的热情及才华,不顺从时代的价值观。黛玉父母双亡,造就了她敏感多疑、且不安忧虑的心理,更因此纵然与宝玉两情相悦,却有缘无份,终无结果。
外在形象
兴儿(贾琏的心腹小厮)向尤二姐讲述大观园中诸位姊妹时(第六十五回),曾提到林黛玉:“......我们家的姑娘们不算外,还有两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兴儿解释道:“不是那么不敢出气儿,是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面,因为林黛玉属木,而薛宝钗属金。宝黛有木石前盟,而薛与贾乃金玉良缘。薛宝钗出身自富裕的皇商家族,林黛玉则是父母双亡的孤女。两人之间产生鲜明的落差,在角色设定上相互陪衬。
作品
林黛玉存世的诗词共计18首(不含联句)。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程高通行本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甲戌本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周汝昌校本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霡霡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五美吟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上浣纱。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题帕三绝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咏螃蟹诗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唐多令·粉堕百花洲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作者将黛玉与宝钗的判词二者合而为一,故因此有黛玉与宝钗本为一人的论点。
曲文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灯谜
“更香”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程印本、甲辰本)
戚序本和庚辰本中,黛玉没有灯谜。
表字
黛玉初进贾府时并无表字,宝玉知后,以《古今人物通考》之内容“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恰合黛玉之名,且黛玉神情也恰似眉尖若蹙为灵感,赠其一表字“颦颦”,其意为蹙眉。而此也成为黛玉时常被与西施作为连结的一要点,因西施也如黛玉体弱多病,时常眉头微蹙,两者皆有着幽病美人的形象。
住处
红楼梦第四十回透过刘姥姥的视角形容黛玉所居的潇湘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要好。”
潇湘馆后引申为图书馆。
原型
经近年红学家考证,林黛玉的原型为康熙年间任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女,名叫李香玉,其父是任两淮盐课的李鼎。李家,曹家以及孙家之间互有姻亲,故曹雪芹和李香玉从小耳鬓厮磨也不足为奇。然而按红学家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的说法,李香玉更有可能是史湘云的原型,故尚未有定论。
在《红楼梦》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回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相对而卧,为宽林黛玉的心,贾宝玉胡编了一个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一天,老耗子叫众耗子分头去偷米粮和瓜果为腊八粥,一小耗子自荐去偷香芋。众耗子笑它身体瘦小,小耗子胸有成竹地说:‘我变成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却用分身法搬运。’众耗子叫它变成香芋看看。小耗子就摇身一变,却变成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小姐。众耗子说:‘变错了。’小耗子现形道:‘我说你们没有见过世面,只识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道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很明显,作者借这个故事暗示,林黛玉就是李香玉的化身。
丫鬟
● 紫鹃 - 原名鹦哥,她最初是贾母身边的二等丫鬟。黛玉来贾家后,贾母见黛玉随行的雪雁年纪尚小、老嬷嬷又极老,故将紫鹃派去服侍黛玉,而紫鹃更是最了解黛玉的丫鬟。
●雪雁 - 黛玉由姑苏家里随行的小丫鬟。
●春纤 - 小丫鬟。
● 藕官 - 唱戏女孩。
轶事
近地小行星爱神星上有两座环形山分别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名字命名的。→ 贾宝玉
在通行程高本后40回中,林黛玉因宝玉和宝钗成婚,最后气郁而死。脂砚斋批注中明确提到,林黛玉是泪尽而亡。新红学开创者俞平伯认为,林黛玉先病死然后宝钗嫁给宝玉。张爱玲认为,奉元妃命,宝玉宝钗结婚,而黛玉抑郁而死(《红楼梦魇》)。红学家周汝昌、刘心武等人认为,黛玉应该是泪尽,加之被赵姨娘和贾环等人诽谤,从而沉湖仙去。蔡义江认为,贾府获罪,宝玉离家,黛玉思念宝玉,泪尽而亡《蔡义江点评红楼梦》。也有一部分学者从“玉带林中挂”认为林黛玉是上吊而死,癸酉本红楼梦中就采用了这个说法,但学界对此说法诟病甚多。
“林黛玉的真正结局”极富争议,首先,作者问题悬而未决,通行程高本后40回究竟是曹雪芹自着初稿程高修补,还是无名氏续程高修补,还是完全程高自着,目前仍有很大争议,不同成书过程会导致哪个才是“真正”结局的争论。第二,《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说自己增删改数次,作者是否自己中途更改故事架构也未可知,更加大了问题的复杂性。第三,若原作者并未作完《红楼梦》,“真正”的结局可能是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前80回和脂批的暗示仅仅是作者的初步构思,尚未诉诸笔墨,既然书还没写完,就不存在“真正”的结局,只存在作者的初步构想。还有人认为,即使程高本后40回为高鹗所着且不合曹雪芹原意,但林黛玉的这种悲剧死亡仍然十分精彩
人物描绘
外型
红楼梦第三回中曾描述林黛玉的外貌: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除此之外,宝玉则有“神仙似的”又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颦儿才貌应世稀”等等之夸赞。
林黛玉的人物描绘在书中有着精妙的设定。宝玉曾以‘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之句形容宝钗及黛玉两人,可见林黛玉之美以灵气为甚。事实上,书中多次提及黛玉外貌之处皆证明黛玉脱俗的美貌并不比宝钗逊色。宝玉中邪时,呆霸王薛蟠一见黛玉的婉转风流的落泪模样,便“酥倒在那里”。
性格
黛玉忧愁多思,弱柳扶风,同时喜爱诗书,颇有咏絮之才,具有诗人的特质。
在大观园中,大多数人对黛玉的印象是多愁善感,伶牙俐齿且爱钻牛角尖。黛玉曾因周瑞家的分送宫花一事使性子,更曾因与宝玉怄气而苦吟葬花词,宝黛二人间的争执与别扭也曾使贾母笑称二人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丫头小红曾言:“林姑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可见黛玉并不如宝钗容易亲近,实则黛玉是一名心中充满不安全感的闺阁女子,也因而造就了她多虑心窄的性格。黛玉多病纤弱,有着病西施的形象。而她也好恶分明,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送给她北静王所赠的一串名贵念珠时,反应极大,并说了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虽然黛玉乍看之下不与人亲近,但黛玉其实是全书中少数拥有丰沛真挚感情的角色。林黛玉情榜考语为‘情情’,意旨黛玉对于自身重视的人事能够全心的付出感情。黛玉虽看起来忧愁多虑,不易与人亲近,但对于她所重视的人便会全然的真心对待。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思敏捷,注重灵性生活,也造成她由着性子生活的人生哲学,和宝钗的藏愚守拙,压抑情感成为强烈对比,黛玉想哭时且哭,想恼时且恼,喜怒哀乐皆无造作,且丝毫不掩饰锋芒。相对于宝钗奉传统价值礼教为圭臬,黛玉展露对诗书的热情及才华,不顺从时代的价值观。黛玉父母双亡,造就了她敏感多疑、且不安忧虑的心理,更因此纵然与宝玉两情相悦,却有缘无份,终无结果。
外在形象
兴儿(贾琏的心腹小厮)向尤二姐讲述大观园中诸位姊妹时(第六十五回),曾提到林黛玉:“......我们家的姑娘们不算外,还有两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兴儿解释道:“不是那么不敢出气儿,是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面,因为林黛玉属木,而薛宝钗属金。宝黛有木石前盟,而薛与贾乃金玉良缘。薛宝钗出身自富裕的皇商家族,林黛玉则是父母双亡的孤女。两人之间产生鲜明的落差,在角色设定上相互陪衬。
作品
林黛玉存世的诗词共计18首(不含联句)。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程高通行本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甲戌本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周汝昌校本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霡霡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五美吟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上浣纱。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题帕三绝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咏螃蟹诗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唐多令·粉堕百花洲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作者将黛玉与宝钗的判词二者合而为一,故因此有黛玉与宝钗本为一人的论点。
曲文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灯谜
“更香”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程印本、甲辰本)
戚序本和庚辰本中,黛玉没有灯谜。
表字
黛玉初进贾府时并无表字,宝玉知后,以《古今人物通考》之内容“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恰合黛玉之名,且黛玉神情也恰似眉尖若蹙为灵感,赠其一表字“颦颦”,其意为蹙眉。而此也成为黛玉时常被与西施作为连结的一要点,因西施也如黛玉体弱多病,时常眉头微蹙,两者皆有着幽病美人的形象。
住处
红楼梦第四十回透过刘姥姥的视角形容黛玉所居的潇湘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要好。”
潇湘馆后引申为图书馆。
原型
经近年红学家考证,林黛玉的原型为康熙年间任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女,名叫李香玉,其父是任两淮盐课的李鼎。李家,曹家以及孙家之间互有姻亲,故曹雪芹和李香玉从小耳鬓厮磨也不足为奇。然而按红学家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的说法,李香玉更有可能是史湘云的原型,故尚未有定论。
在《红楼梦》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回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相对而卧,为宽林黛玉的心,贾宝玉胡编了一个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一天,老耗子叫众耗子分头去偷米粮和瓜果为腊八粥,一小耗子自荐去偷香芋。众耗子笑它身体瘦小,小耗子胸有成竹地说:‘我变成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却用分身法搬运。’众耗子叫它变成香芋看看。小耗子就摇身一变,却变成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小姐。众耗子说:‘变错了。’小耗子现形道:‘我说你们没有见过世面,只识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道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很明显,作者借这个故事暗示,林黛玉就是李香玉的化身。
丫鬟
● 紫鹃 - 原名鹦哥,她最初是贾母身边的二等丫鬟。黛玉来贾家后,贾母见黛玉随行的雪雁年纪尚小、老嬷嬷又极老,故将紫鹃派去服侍黛玉,而紫鹃更是最了解黛玉的丫鬟。
●雪雁 - 黛玉由姑苏家里随行的小丫鬟。
●春纤 - 小丫鬟。
● 藕官 - 唱戏女孩。
轶事
近地小行星爱神星上有两座环形山分别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名字命名的。→ 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