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蒲生,京剧史论研究的卓越贡献者,从小便在舅父的引领下频繁光顾剧场,养成了对京剧深厚的兴趣。他的青春岁月中,有一段特殊而宝贵的经历,那就是每逢周日,他都会前往大众剧场观看中戏校学生们的实习演出,这种景致如同画面般鲜活地镌刻在他的记忆之中。
他不仅是一位忠实观众,更是一位细致记录者,每次看戏后,他都会留存票根和戏单,将这些珍贵资料收集整理起来,就像是在编织一张又一张关于京剧历史的小小时空图卷。刘秀荣在白蛇传上的32场演出,刘长瑜初露锋芒的一幕幕,他都有着精准无误的地记载,这份资料不仅是个人收藏,更是对京剧艺术流变的一个重要见证。
当海外买家以高价求购这份宝库时,杨蒲生没有动摇,因为他知道这份珍贵资料应该归于它应有的位置——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为后人所共享。在2001年北京电影学院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上,无偿赠予了学院,以此表达了他对于这个事业单位以及其发展历史的一份敬意和感激之情。
随后的几年里,该学院投资出版了一本巨册《回首当年》,收录了杨蒲生珍藏多年的戏单,此书成为了一本不可多得的文献,让更多的人能够窥视到那段辉煌而又沉淀下来的时代印记。2012年,又有一本书《菊苑留痕》问世,它汇集了杨蒲生的1951至1966年间观赏各大院团演出的戏单。这两部作品,不仅填补了历史空白,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那些往昔英雄与美女、江湖恩怨与爱恨交织的情节背后的故事和真相。
除了文学创作方面,杨蒲生还与穆守荫合作撰写了一部名为《老三届与园丁》的书籍,这部作品详细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电影学院前几届学生及他们老师们的事迹,其独特风格和深邃洞察力让这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得以流传至今。而作为“苏武”的笔名,他们在戏曲界内外发表过许多文章,如同行走江湖中的隐士一般,对于京剧进行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为其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