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芬黄梅戏:听君更远的旋律
在那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年代,1953年,我时白林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专修班。回首往昔,那些岁月里,我有幸与许多才华横溢的同行相遇,他们如星辰般璀璨,点缀着我人生的天空。
我的职业生涯曾经伴随着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担任副团长一职。在此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黄梅戏独有的韵味,它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后来,我又成为安徽省艺术研究所音舞室主任,在这里我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了黄梅戏的音乐魅力。
除了在剧团工作之外,我还荣任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协理事以及安徽省音协的一员。我致力于推动更多关于黄梅戏的作品问世,为这个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创作生涯中,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例如,《天仙配》、《牛郎织女》这两部电影中的主题曲,以及《女驸马》、《孟姜女》的背景音乐,都让我有机会展示自己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我还为电视剧《劈棺惊梦》、《孤女婴宁》(合作)等编写了原声带,这些作品都让我收获了宝贵经验。
除了影视作品之外,我也为舞台剧《春香传》(合作)、《江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谱写过歌曲。这几部作品都是我用心呵护并完善的小心钟爱,每一次表演都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共鸣。
在声乐领域,也有不少精彩之作,如《落花曲》、《啊,小石桥》、《声声慢》,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我对旋律节奏控制能力,还能够触及听者的心灵深处,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此外,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做出了不凡贡献。我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如《从安徽春、徽、黄的兴衰戏曲音乐的发展》、《严凤英与黄梅戲》,这些文章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到黄梅戲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此外,还编著了书籍如《黃梅戲音樂概論》、《泗州戲音樂介绍》,并主编了《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这些工作无疑增强了我们对本土文化知识体系建设对于国家发展战略意义上的认知价值。
至今为止,我已经出版唱片十余张,盒式音带四十余盒,并且参与制作多张VCD小影碟(含合作)。可以说,这些成果是我前功尽弃后的补偿,它们被广泛传播,不仅提升了我的个人影响力,也促进了一批新一代艺术工作者接触和学习这门技艺,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壮大。此间,一直坚持发扬创新精神,不断开拓新领域,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最大的荣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