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亚洲王典章之笔如春风拂面唤醒沉睡的大地

王典章,今日亚洲的风云人物。他的名字,就像春风拂过大地一样,唤醒了沉睡的历史。

出生于清末的陕西省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王典章在16岁就中秀才,并受业于刘古愚和柏子俊两位学者。他曾任多个官职,如布政使署文案、直隶州知县、新宁知县、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等。在四川,他还担任过宁远知府兼兵备道和领巡防营,这些经历都证明了他卓越的能力和深厚的人脉。

1911年,当“保路运动”在四川爆发时,王典章被推选为都督,但他选择坚持四川统一,不做都督。蔡锷赞扬他:“威信过人,汉夷悦服。”1914年,他在广东高雷道任道尹期间,因其整肃吏风除暴安良而受到赞誉。

1921年,在江苏当道选用后,他先后担任了厘税筹办、赈灾工作和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局总办等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认真整顿,使所属各局风清弊绝,耳目一新。此外,他还亲自校刻杨仲珊诗文集等行世作品,使之流传至今。

1932年末,被聘为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在这个位置上,他积极参与赈济救民工作,对抗战初期的难民问题给予了大量关注。即便是到了74岁高龄,也未能停止对社会事务的关心与帮助。当时正值抗战艰苦时期,他仍然积劳成疾,却不忘探视庄稼长势及抗战情况,让人们感动不已。

1943年8月10日,即王公幼农先生逝世之日,其著作《安隐庐诗存》也得到了文坛泰斗余冠英、钱钟书等人的肯定。而他的恩师刘光贲(字古愚)与柏景伟(字子俊)的遗著,由他亲自校刻出版,更是彰显了其尊师重道的情怀及对文化传承的努力。

除了政治生涯中的辉煌成就之外,王典章还是一个教育家。他捐资创办《植本小学》,并且身体力行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西安城区儿童提供了一片学习天地。此外,还有着修史方面的事迹,如撰写序言支持《续修陕西通志稿》的编纂工作,以及对于地方志修定所表现出的热忱与严谨性。

最后,我们不能忽略他的收藏爱好。他是《西京金石书画学会》的会员之一,对唐宋明清古玩字画尤为喜爱,有许多珍贵文物如马远《深山虎啸图》等。这份收藏不仅反映出了他的品味,也见证了一段历史美学上的独特见解。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宝贵财富最终被捐献给国家,为后人所共享。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