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血缘关系便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戚间的情谊比陌生人要深厚得多。如果有亲戚对自己有恩情,那么这份恩情通常会被铭记并适时回报。而那些恩将仇报的人则常受世人的轻视。
唐高宗李治之所以能够登基,他的舅父长孙无忌功不可没。然而,当武则天与长孙无忌产生矛盾时,唐高宗没有挺身而出反对,而是默许了武则天对他的舅父的行动,这背后又藏着什么秘密呢?
或许,在当初帮助李治登基时,长孙无忌也看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他选择扶持李治上位,与家族利益紧密相连。如果当时有更合适的人选,那么长孙无忌可能不会那么做。这一点,李治自然明白,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算是众多皇子中最杰出的。
尽管如此,当看到长孙无忌利用高阳公主谋反案轻易地杀害了李恪之时,一种恐惧开始萌生于他的心头。他担心有一日,当长孙无忌不再需要他的时候,便会遭到背叛。这就是他与长孙无忌之间嫌隙开始的地方。
风水轮流转,不久之后,又出现了一起更大的阴谋,而主使者正是那个曾经帮过他的舅父——长孙无 念。在这个新的案件中,唐高宗竟然提出了一个关于过去的谋反案作为证据,为许敬宗提供解决方法。唐高宗说:“如果一名乳臭儿能与女子勾结造反,其结果如何?你和先帝共谋称霸天下,被人仰望;三十年为宰相,被人畏惧。一旦露出马脚,你派谁去处理?”
简而言之,即使房遗爱那样的平庸之辈都能和一个女子勾结造反,那么拥有巨大权势的长 孙 无 念岂不是容易得多?于是,就这样一场冤狱慢慢构筑起来,最终导致了 长 孙 无 念 的 死亡。
当一切似乎已经结束时,唐高宗却表现出一种假装悲伤:“如果真要杀掉我的舅父,我怎忍心?若真的杀了他,全世界都会问我为什么,全后世都会批评我!” 长 孙 无 念从未想到,他曾帮助上位的大人物竟是个背信弃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