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从广袤田野到湖海山川,从浩瀚苍穹到神秘深海,从国家所需到人民所盼,在三湘这片创新热土上,一代又一代湖湘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为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奉献青春、挥洒热血,在国家科技创新的各个领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成就。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特别策划十集系列特别节目《科研湘军勇攀登》,通过十位湖湘科技工作者的倾情讲述,回首湖南科技创新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再现科技湘军以身许国、勇攀高峰的奋斗历程,深刻诠释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点燃三湘大地的创新热情。
今天推出第五集《大地》,讲述柴立元院士团队与重金属污染较劲,把治污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让大地重现绿水青山的故事。
这样的美丽生态画卷来之不易—— 湘江流域有着千年冶炼史,很长一段时间内,湘江两岸工矿、化工企业林立,无序开采和排放,让重金属污染在湘江不断累积。
“这桶废水处理了,株冶集团就有救了。”2006年,我国最大的铅锌联合冶炼企业株冶集团负责人拎着一桶冶炼烟气洗涤废水向柴立元求救。看着企业负责人恳切的眼神,再看看那桶汞、铅、镉、砷各种重金属含量及酸度很高的废水,柴立元团队决心打赢这场“硬仗”。
没有实验室,他就带着学生在车间楼梯下用彩条布搭;实验进行时间长,他们就长期驻扎在生产厂房……在艰苦条件下冒险解决问题,他们终于攻克了“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技术”。2009年,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株冶集团,将其废水回用率从原来的50%提高至90%,同时还降低了15%的手续费用。如今,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200余家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单位,并且每年处理超过2亿立方米的大量工业废水,对环境保护产生显著效果。
绿色资源就是金钱。在柴立元的心中,“垃圾是宝藏”,他不仅要解决环境污染,还要将垃圾转化为价值。他想到了开发一种新方法,使得这些危险化学品中的贵金属能够被有效利用,而不是随意丢弃或埋葬造成更多损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带领团队开始研究如何对抗这种难题,最终他们发明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即将那些富含危险化学物质的地面材料转换为更安全更有用的产品。这项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这些潜在威胁的地球表层看法,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用来减少地球上的毒素并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和健康。
这个项目取得巨大的成功,被誉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进步,因为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和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而且还激励人们思考未来的可能性以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我们的未来。
虽然还有许多挑战等待我们去克服,但已经可以看到希望浮起,这种希望来自于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共同努力,可以实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