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笔墨里的“天地人和” —— 专访书法家王根发
王根发:书法之谜
在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书法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文化传承与精神追求的一种方式。王根发,这位以其独特的草书风格著称于世的人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用自己的笔触去探索和展现这门艺术。
出生于1962年的河南禹州,王根发自幼便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位,并且在北师大启功书院高研班接受过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他成为了中国书协会员、建设书协会副秘书长等多个职务,并参与策划组织了全国“吴道子書畫獎”書法展览活动。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与敬畏。他曾说:“钧瓷,它的灵魂就是窑变。而偏偏就是这窑变,让人无法控制。”这种对于自然变化中不可预测性的理解,也反映到了他的草書中。他喜欢钻研“自然变化”带来的独到韵味,从水与墨的自在交融中寻找自由与生命力。
除了钧瓷之外,禹州还有一个文化传奇——行字鼻祖刘德升。唐代张怀瓘《書斷》說:“(德升)以造行書擅名。虽以草創,亦甚妍美,風流婉約,獨步當時。”后魏晋时期的大师们,如钟繇、胡昭、王羲之、王献之,都曾学习刘德升纡書字。这股风潮影响了后来许多人的创作,其中包括了当代的一些重要人物,比如陈正雷,这位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对於“精神气”的理解,与王根发相得益彰。
作为一位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的弟子,他对“精神气”的感悟也渗透进了他的每一笔每一画。在他那行云流水般的地面小楷里,或许能找到一种超越技巧层面的精髓,那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是一种对宇宙万象充满敬畏和赞叹的心态,是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界限的情感共鸣。
然而,就像钧瓷一样,即使是技艺高超的大师,也很难保证烧制成功,而精品和废品之间,只有一道‘可能’。同样,在写字方面,无论多么细致严密,最终都要靠那份无形却又实实在在的心意去点缀,使得每一个字都变得生动活泼,有着生命力的跳跃。
总结来说,无论是钧瓷还是行草,每一次创作都是向着那个永恒不朽的地方迈进——天地人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地球上,我们是否还能保持那种纯真的眼光,不被繁华所迷惑,不被功利所驱使,而只为那份简单而真挚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接近那些最原始最本质的事物,以及它们背后的意义。而这一切,又似乎离不开我们的手指轻轻舞动,一支支线条,一滴滴墨汁,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温暖,一丝宁静。一场关于如何用有限的手段描绘出无限美好世界的小小旅行,但又何尝不是一场关于如何用尽所有智慧,将最美好善意赋予其中的小小挑战呢?
因此,当我提及到你的时候,我想让你知道,你是否愿意加入这场旅程,用你的笔触去勾勒出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或者,你是否愿意成为那个能够把握住那些瞬间,却又无法预知结果的人?如果答案是我,那么请随我一起踏上这段旅程,让我们一起探索那些未知,让我们一起为这个世界添加更多色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