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科技殿堂里,湖湘之光照亮了创新之路。从田野到海洋,从山川到苍穹,从国家的需求到人民的盼望,在这片热土上,一代又一代湖湘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为中国科技事业贡献青春和热血,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特别策划十集系列特别节目《科技湘军勇登攀》,通过十位湖湘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回顾了湖南科技创新发展的壮阔历程,再现了科技湘军以身许国、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深刻诠释科学家精神,并点燃三湘大地创新热情。
今天,我们推出第四集《创新》,以山河智能创始人何清华的创业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他和其他湖湄科技工作者敢于前行、自主创新的故事,他们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级。
2000年前后,“创业潮”席卷长沙,一百多位专家教授带着科研成果“下海”,在岳麓山下种下梦想。何清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任教时,他1999年决定将科研转化为实用产品,与同行们一起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面对低谷中的工程机械行业,他选择挖掘机作为突破口。他认为要改变行业局限,要有核心技术,因此他集中精力研究。一台挖掘机由千余零部件组成,是工程机械排头兵产品。当时,这是中国的一个重大“卡脖子”问题。
没有技术,就自己研究;缺乏配套供应,就自己创建。2001年,小型挖掘机领域成了他们攻坚克难的地方。经过四个月努力,他们终于设计出了第一款小型挖掘机。这款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使山河智能成为国内首家达到现代标准的小型挖掘机生产企业。
早期,何清华提出“先导式创新”,不是跟随市场,而是瞄准未被满足的地方进行自主研发和制造,用独特产品引领市场。这一理念驱动山河智能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探索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持续革新的模式,设计制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工程机械产品,如潜孔钻机、一体化旋挖钻机、三座飞机会等。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何清华带领团队研制出的高端装备达两百多种,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今日,以此为基础,大量优秀企业如隆平高科、高新材料、高科公司崭露头角,在全球舞台上展现了强大的实力,让麓山之歌响彻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