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西周的初期,姜太公为了完成封神大业,虽然其他神仙都已经被封定,但他的妻子却出乎意料地要求也要成为一位神仙。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请求,姜太公感到非常为难,最终只好将她封为“穷神”,并规定凡是贴有“福”字的地方,那里就不能出现任何形式的“福”。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在节日中贴上“福”字来避免不吉之兆的习俗逐渐消失了。而相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每当新年到来时,皇室贵族们则会更加热衷于展现他们慈祥和恩赐给人民的一面。皇帝会亲自书写“福”字,并将它们赐予身边的人。
据说清朝的康熙帝每年除夕都会亲笔书写一个“福”字,将其悬挂在乾清宫的大殿上,而其他所书写的所有“福”字则分发至宫中的各个角落,以及给予后妃、近侍官员和宠臣。此后,这种御赐“福”字成为了一项固定的传统。
嘉庆帝继承了这一传统,他还创作了一首诗,其中包含了他所书写的第一张“福”字。他除了悬挂在乾清宫大殿上的那张外,还制作出了十几幅不同的版画,以此来增添喜庆气氛。
同治帝进一步创新,他不仅仅限于书写单一的话语,还创造出了各种复杂而精美的地图,上面印有各种吉祥话语,如龙、虎、寿等。他把这些东西布置在宫廷内院,让整个场景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些由皇帝亲手书写的手稿,其间夹带着火焰升腾的小银色珠子,再加上云纹装饰,看起来既精致又富有艺术价值。红色的绢纸制作得体,它们用黑墨笔画出的形状显得饱满而庄重,与四条龙纹菱形相映成趣。
最后,当两名太监携带着御赐的小笺走进房间时,被选中的受众会再次叩拜表示感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似乎是在表达自己就是天上的幸运儿。而对于那些获得这样的礼物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当然,由于这些手稿如此珍贵,它们不会像普通信件一样被贴到墙壁上,而是需要特别装饰,然后供奉起来,以示对皇家恩泽深深敬仰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