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西周的鼎盛时期,姜太公为了完成封神之事,他的夫人却不甘心没有得到神位。面对这样的难题,姜太公只好将他的夫人赐予了“穷神”的称号,并规定凡是贴有“福”字的地方,都不能去那儿。这段历史让我们了解,每当节日来临,我们贴“福”字成了一种传统习惯,而皇室贵族也不会错过这个展示恩泽的机会。
据说,清朝皇帝每年都会亲笔书写“福”字,然后下赐给群臣,这成了他们特有的年节赏赐。自从康熙帝开始,每到十二月初一,皇帝在内廷就要亲自御笔书写第一个“福”字悬挂于乾清官正殿,其余的则张贴宫廷内苑各处,以及颁赐后妃近侍、王公宠臣、内廷翰林等。此后,这个仪式成为了一项典制。
嘉庆皇帝以自己为人处世取向,即模仿他父亲的心意进行生活和行为,他在写出“福”字并颁赐时,也遵循了前代的一贯做法。他甚至还御制了一首诗,其中提到了除了悬挂第一幅“福”字外,还要张贴近20幅其他含义丰富的图案和文字。
同治皇帝不仅仅是简单地写出并颁发这些祝愿词,他还创造性地将它们与龙虎等其他吉祥元素结合起来,使得宫中的院落充满了喜庆气氛。而那些由皇帝亲笔所书写出的祝愿词,被精心制作成红绢版,并用黑墨书写,以其饱满大方的手法显得格外华丽又富有艺术感。
两名太监手持着带有已被册封为宝贵物品的大型纸张,上面印着珍贵而庄重的金色或银色的花纹图案,他们会分配这份礼物给收受者。在接受之后,他们会再次向上级表示感谢,同时恭敬地退下身来。而对于王公、大臣等高级官员来说,只能通过获得这样宝贵礼物来表达他们对这一荣誉感到无比激动和欣慰。当然,那些来自皇家赏赐的小纸片并不像普通民间信件那样随意使用,而是需要精心装饰然后供奉,以此来表达人们对天子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