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皇为了确保自己的英名流传千秋,总是力求在离世后留下深刻的痕迹。秦始皇陵墓的宏伟规模、陪葬品的珍贵宝藏,无不体现了他对个人纪念碑的追求。而明十三陵和清朝陵寝更是展现了后世帝王对于死后遗容的尊重与崇敬。而在这些显赫存在中,却有一个谜团一直悬而未解,那就是元朝历代皇帝究竟安葬于何处。
据史书记载,在《草木子》中,有一段关于元朝皇帝葬礼的手续:当元朝君主去世时,不会像其他时代那样建造壮丽的陵墓,而是采用一种特殊方式进行埋葬。在这种方法中,用两片啰木板凿空其中,形成人形大小合适的棺材,将遗体置入内,然后用黄金圈三圈定之,以万马蹂躏地面至平整,再杀骆驼覆盖上层,为防外人发现,将周围区域设置帐篷守护,并等待一年草生长,使整个区域与周边无异之后再撤销,这样做目的,就是让人难以探寻出真正的地方。
成吉思汗也是采取这样的秘密方式下葬,他在宁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的某个地点,在地表挖掘深坑密封。他的独木棺位于大树心脏位置,被掏空制成,以下方土回填,再施行“万马踏平”。此外,还要将周围地区完全包围起来,以帐篷为屏障,让青草生长至与周遭无异,然后撤走帐篷,从而隐匿其真实埋骨之地。
然而,即便如此精妙绝伦的手法,也无法阻止历史上的这一神秘之谜——元朝历代皇帝最终安息于何处——成为永远未能揭开的一章。这一迷雾笼罩着数百年的时间,对于那些渴望探索过去、理解历史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