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宋朝光宗之君绍圣记事

赵惇,南宋第三位皇帝,以其英武才能得父思之。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日(1147年9月30日),生于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绍兴二十年(1150年),赐名赵惇,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宋孝宗即位后,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皇太子。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驾崩。宋孝宗悲痛欲绝,欲为宋高宗守孝三年。再加上此时的宋孝宗对政事心生倦怠,便打算禅位给儿子赵惇。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赵惇受父禅位登基,以次年的庆元元年的改元,是为绍熙。

李后干政

李凤娘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次女,由术士皇甫坦推荐给高宗,被聘为恭王妃。她生性嫉妒,对太子身边的人不满,一直向两宫诉说,不断遭到训斥。但她也深知自己既无兴趣又无能力参决朝廷大政,大权旁落她的手中,她主要利用这一点来为了娘家大捞好处,将三代封王,并且推恩亲属172人至使臣下至门客都能官运通达。

立储分歧

嘉王赵扩被立为皇太子,本是顺理成章,但受到父亲和其他人的阻挠。在这种情况下,加剧了光宗的心理猜疑和固执。他视重华宫如畏途,不再定期前去问安,而臣僚们的言行更激起他的固执与疑惑,最终引发历时数年的过宫风波。

病情恶化与内禅

随着光宗病情的恶化,他开始失去控制政权的情况感受,这让他更加焦虑和不安。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拒绝接受新君的朝见,与他一同失势的李氏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咄咄逼人,而是有同病相怜之心,她常以杯中之物来宽解光宗心中的郁结,还反复叮嘱内侍、宫女,不要在光宗面前提起“太上皇”或“内禅”等敏感字眼。

患疾去世

庆元六载八月庚寅日(1200 年 9 月 16 日),宋光宗患病,再次于辛卯日驾崩,在寿康宫享壽五十四岁,其谥号由宪仁圣哲慈孝改为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此外,他的一些行为,如将一个宫女的手形做成食盒送给他,以及对黄贵妃暴死的事实漠然对待,都显示出他的精神状况极其脆弱,从而影响了他作为帝者的决策能力,最终导致了南宋从盛转衰的局面。这段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让人们对于这位曾经继承并短暂统治国家长达五年的帝者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评价和理解。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