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赵仲针,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生母宣仁圣烈高皇后。治平元年(1064年)进封颍王,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太子。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继位。
神宗即位初期,因国势衰弱,积贫积弱的困境,他召王安石入京推行变法,即“熙宁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先后颁布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在熙宁变法期间,王安石出兵西夏拓地五州,但守旧势力的攻击并未停止。神宗开始左右摇摆,不断尝试维持新政。
元丰八年的忧郁之死
神宗逝世于福宁殿享壽38岁,其子赵煦嗣位。在其一生中,由于内外交困和改革过程中的反弹,无论是对新旧两党还是民众而言,都有着复杂的情感和评价。但是,他坚持新政、坚持变革的决心不曾改变,是北宋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