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他不仅开创科举制度,还修建了著名的隋朝大运河,并且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在频繁的战争中,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上滥用民力和腐败的统治方式,最终导致了民变频起和天下大乱。最终,大业十四年的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将杨广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其孙皇泰主杨侗追谥为世祖明皇帝。
《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他的早期经历包括北周时因父功勋被封雁门郡公,再封晋王,并任武卫大将军等职。他曾参与平陈战役并屡立战功,但也因为政策偏差引起江南地区的叛乱。此后,他继续展现出作风简朴、好礼贤下士的品格,因此赢得了朝野赞誉和父母欢心。
他以早年的军旅生涯为基础,对外发动战争,如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的大规模进攻。在即位前,他曾参与与突厥、契丹之战事,都有所获。他亲自率领百万大军亲征平定吐谷浑,并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但随后的三次对高句丽的侵略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只能议和收兵。
在教育制度上,他推行科举制,以选拔人才,但同时也为了打破关陇集团垄断仕途局面,便重用南方集团官员。此外,由于需要筹集大量资源进行宫殿建设及战争准备,他实施了一系列苛刻的人力调度政策,不断地征调农民参加劳役,这些措施严重削弱了国家财政,也激化社会矛盾,最终导致全国范围内爆发连串民变。
尽管如此,在文化艺术方面,隋炀帝还是留下了一定的遗产,比如显仁宫、大运河等建筑,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享受奢靡无比的生活方式,有着极其庞大的宫廷仪仗,其中包括数千人的游马队伍,每晚演奏清夜游曲,而他本人则常在月夜带着宫女骑马游览西苑。此外,当他游弋江都时,即使船队长达二百余里,也会令各州县提供食物,以满足他的挥霍浪费习性。
然而,这种奢侈生活方式最终加速了帝国衰落。大业七年的王薄起义标志着农民起义全面爆发,而 随后的十余载内忧外患,使得国家处于崩溃边缘,最终导致隋朝覆亡。而作为这段历史的一个重要符号——一个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荒淫残暴君主——杨广留给后世的是复杂而混杂的情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