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九年,宋太宗赵光义终于登上了自己的皇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肆加官晋爵和封赏,这种拉拢与安抚的做法显然是出于对内患的担忧。
据《宋史》记载,在太平兴国四年的高梁河战役中,赵光义在被箭伤后下落不明,有将领竟想立他的弟弟德昭为帝。这一意外事件让赵光义意识到自己家族中的威胁。他曾说:“外患可防,而内患更需警惕。”这说明他深知“攘外必先安内”的重要性。
随后发生了几件让赵光义感到不安的事:弟弟德昭自杀、另一个兄弟德芳病死,以及他心怀叵测的次子德昭可能继承帝位的可能性都消失了。但是,另一个潜在威胁仍存在,那就是他的哥哥匡胤之子的秦王廷美。
宋太宗认为必须尽早消除这一威胁。在讨论如何处理廷美时,他找到了心狠手辣且擅长权谋的人物——赋闲多年的故相赵普。尽管赵普之前因为擅权而被罢相,但现在又重新获得机会成为宰相。
通过编造“金匮之盟”的故事,说杜太后曾指定过继承顺序,以解决夺位合法性的问题。这个谎言似乎能够满足宋太宗的心愿,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合理化剥夺皇嗣权力的方式。最终,秦王廷美因所谓的阴谋被降职,并最终因忧郁而去世。而这场宫廷斗争,也揭示了宋朝皇室内部复杂而残酷的情感纠葛和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