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皇帝,李忱,是一位在晚唐时期被誉为“小太宗”的君主。他的名字也叫做李怡、琼俊和光叔,他出生于长安大明宫,在810年12月27日(冬月二十二日)这一天来到这个世界,并在859年9月10日(八月初十)离开了人世。
作为唐宪宗第十三子,李忱的母亲是郑氏,她原本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但后来被提拔为郭太后的侍女,最终成为唐宪宗的妃子。因此,李忱与穆宗、敬宗和文宗都是同辈兄弟,而他本人比他们都小了一岁。
在其早年的生活中,人们认为他性格沉稳,不好开口,因此常被武则天和武宗戏弄。在长庆元年(821年),他被封为光王。当时,他还没有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
然而,当会昌六年(846年)的春季,一场意外发生了。武则天去世后,由于宦官马元贽等人的推动,李忱成为了新的皇位继承人。他很快即位称帝,被尊称为唐宣宗,这个时候他已经三十六岁。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君主,宣宗非常注重学习和治理国家。他喜欢阅读《贞观政要》,并且致力于整顿吏治,对待宦官以及皇亲国戚都保持一定距离。此外,他还限制了对百姓的赋税,并且重视人才选拔,从而赢得了民心。
宣宗在位期间,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事迹,比如收复河湟之地,使得吐蕃不再侵扰边疆,同时也恢复了佛教信仰,让那些因为灭佛而受到打压的人们得到平反。这一切都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期称作“大中之治”。
然而,即便如此强大的统治者,也不能永远免俗疾。在大中十三年的夏末秋初,因为食用仙丹导致身体状况恶化,他最终驾崩。而他的遗体最终葬于贞陵,被追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其庙号也定下为宣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