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场上的京剧梦》
曾是新加坡国家篮球队的代表和教练,我性格好动,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岁那年,我正式踏上了学艺之路,第一次登台演出的角色是《芦花荡》中的张飞。
从那个时候起,我便深陷京剧的魅力之中,不仅舞台上的武生形象让我着迷,也对后来的老生角色充满了憧憬。50岁之前,我一直扮演着那些英勇无畏、刀光剑影交织的武生形象,但随着年龄增长,我的声音也逐渐稳定下来,这时候我才开始尝试唱起老生的角色。
我选择学习的是杨宝森派的唱腔,这一传统流派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声音色彩著称。在长时间的修炼和实践中,我逐渐掌握了这一难以捉摸的心灵语言,每一次上台,都能将观众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虽然我已经退役多年,但每当看到那些精致繁复的大鼓、大锣,那份久远而又鲜活的情感总会涌上心头。我知道,无论是在篮球场还是在京剧舞台上,只要有热爱,就没有不能克服困难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到了50岁之后,我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我的戏曲梦想。
今天,当我站在舞台中央,用杨宝森老师留给我们的传统唱腔回应观众时,那些来自不同角度、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发出的掌声与笑声,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小伙子的年代。我知道,在这条漫长而又波折的小径上,有太多太多人默默支持着我们,一同谱写出这段历史性的篇章。而现在,作为一名体验过两种艺术形式精髓的人,我更加珍惜这份跨越世代、跨越文化边界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