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从康熙到道光的勤俭治国

清朝立国三百年,共传十二帝。这些帝王虽然不全是明君,但却没有一个是昏君,他们都勤于政务,没有耽于享乐、荒淫无道。康熙皇帝自小受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教导,决心成为一位勤于政务、爱护百姓的好皇帝。他拒绝奢靡之风,对坐着享福或讲究排场的事更是不感兴趣。

在康熙五十大寿时,一些大臣送上一扇屏风作为祝寿礼物,但他并未改变初衷,只把屏风上的祝寿文章作为了纪念,而不是接受了那份贵重的礼物。在宫中祭祀和典礼上,原本需要七十万两银子的开支被压缩至七万两左右,每年的犒赏和接待花费也由八十万两减少至八万两。

雍正时代,又有专人稽查,不让官员搭建彩棚,不许迎送仪式,不许为题字题词刻碑亭。如果违反,将受到痛斥,并可能被治罪。太监们在煮饭时要适量下米,以至于将剩饭倒弃,也不得多煮,以尽量节约粮食。此外,还有规定,如果发现有人轻弃米谷,即使是首领太监,也会遭受惩罚。

乾隆时代生活比前辈们奢侈,但嘉庆则受到朱珪师傅的影响而变得节俭。朱珪与和珅相比,是截然相反的人,他清廉自守。而嘉庆五十大寿时,当御史建议内城演戏十天庆祝之际,嘉庆愤怒并决意扭转奢华政治气氛,以达到励精图治的目的。

道光时代取消了奏乐仪式和新皇读贺表的大型仪式,这显示了他对形象面子工程缺乏兴趣,并且把节俭放在第一位。他自己也非常节俭,用过嘉庆用的轿子,只修旧不造新。这样的行为自然引导到了满朝文武效仿,大臣们即便裤子破洞也不敢改衣,只打补丁以跟随皇帝保持一致。

然而,即便如此,在高位上的咸丰依然无法糊弄过去的一次事件,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哪个时代,这样的风气都应该被每个人所传承。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