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始终认为乐毅是知己,乐毅也真心实意地去报答他。然而,燕国的大夫骑劫因个人野心和对兵法的了解,对于掌握军权有所觊觎,但在上面还有乐毅,他无法取而代之。
骑劫与燕太子乐资关系亲密,便私下向他提出了疑惑:“齐王已经去世,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座城市,其余领土都在我们手中。尽管乐毅以半年时间攻下了七十多个城池,却花费了数年时间仍未能拿下这两座坚固的要塞。这其中定有隐情。”太子点头同意,没有反驳。骑劫继续说:“如果乐毅真心打算攻占这两个城市,早就应该成功。他可能因为担忧齐国民心不稳,所以采用恩德感化之策。一旦齐国民众真正归附于他,他岂不是可以当上齐王?若此时他回燕国成为臣子,那才真是荒谬。”
太子将这些话告诉了燕昭王,一听便暴怒,将太子打得二十板,并骂其忘恩负义。他说:“先王的仇敌是谁为我们报复的?昌国君的功绩实在难以衡量。我等对待他已是恭敬礼遇,你们却还敢诽谤!即使他真的成为了齐王,也是理所当然。”
责罚完毕后,燕昭王派使者带节杖前往临淄,以立乐毅为齐王。在见到这一令时,乐毅深受感激,但誓死不接受这个封号,使者回报给了燕昭 王,这让他的情绪变得哀伤而又感动。
然而,这次事件让太子受到二十板子的惩罚,这件事虽然被他们努力置之脑后,但却难以遗忘。当公元前279年(周赧王36年、赵惠文王20年)的时候,燕昭 王去世,他儿子,即位成为著名的“文化先行”的统治者——燕惠 王。在信任大臣方面,他如同父亲一般信任着骑劫,不但顾全大局,还没有把曾经支持过他的军事家视作敌人。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流言开始传播:原来,在过去,当初应战并未成功的是因为乐 毅本身就应当称帝,而现在新君一登基,就再次要引起战争。于是人们纷纷猜测,如果新君另派将军来接替,从莒城到即墨,无一幸免。
听到这些传言后的燕惠 王相信了它们,便命令调离目前职务上的高官——樂 毛,让騎劫取代樂 毛成为新的統帥。而樂 母,则比伍孟胥更明智地认识到了“善始者无需善终”,同时,更重要的是自己与戏演之间建立起来的情谊,是从始至终可靠的人物。他意识到如果回到故土,并且遭遇新君杀害,那么自己的生命或许能保住,但是对于戏演来说会是一份巨大的负债。此后,他决定返回老家的赵國生活去了,被赵惠文吴封为望诸君。而騎 力则继承了一切指挥权力,把之前由樂 毕制定的战略完全改变,然后带领部队围困即墨几层,最终失败,因为守卫那里的田單早已做好了准备并精确布置好最后决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