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人,祖籍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出身于名门望族,上官家世显赫,高祖父曾任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在隋朝时任江都宫福监,而她的祖父上官仪更是唐高宗时的宰相。
因其家族遭受政治牵连,上 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她不仅能吟诗作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武则天召见她时,她十四岁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被免去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 官婉儿逐渐崭露头角,她被封为内舍人,并且掌管宫中的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称。她不仅精通文字,还建议扩大书馆,加强学术研究,并主持品评天下诗文,一时间词臣云集。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拥立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政变,武则天退位。之后,上 官 婉 儿被授予昭容之号,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关系密切,对外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她还推荐了武三思,将他引入宫中,与李显商议政事,为自己和亲信赢得了更多的权势。
然而,不久后,由于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的一次进谏行动,最终以死相谏而未成功。尽管如此,她仍然深受李显和韦皇后的信任,在内政方面享有极大的影响力,同时也是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推手,对当时文学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终,在景龙四年的唐隆之变中,由于与太平公主起草遗诏并支持她的政治立场,上 官 婉 儿遭到杀害,但她的名字和贡献依然流传至今,是一位不可磨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