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拥有强大的力量与公正相结合的个体并不多见。这些人通常能将暴力与和平这两个极端融合在一起,坚定而又温和,不可言喻却又完美无瑕。在这样的人物中,亚伯拉罕·林肯无疑是最为显著的一位。他虽非完人,但几乎是这样的人物。1863年4月,在丁香花开之日,林肯的心灵向西北行进了超过1000英里的距离,而美国人民仍旧沉浸在悲伤之中。
林肯于1809年2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贫困。在那个时代,他仅有短暂的学业经历,大约不到一年。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被跟随父亲在西部荒野上耕种所占据。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那是一本“贫穷简明编年史”。尽管如此,他依然勤奋好学,每有机会便向别人请教,并且即使没有书籍,也会在地面或木板上用笔来练习写字。他放牛、砍柴时总是带着一本书,而且休息的时候也会边吃粗硬冰凉的玉米饼子边津津有味地阅读。当夜幕降临,他常常读到深夜下床睡觉。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非常认真负责并诚恳待人。在当店员时,有一次,一位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追赶十几里路回去退还那些钱;另一次,因为少给了一两茶叶,又追赶几里路把茶叶送回顾客家。这让周围的人都对他产生了好感。
不管干什么工作,林肯从未忘记学习。他抓住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从历史、文学、哲学到法学等领域广泛涉猎,最终成为一名律师。此前作为议员时,对奴隶制度一直保持批判态度,并通过演讲积极倡导废除奴隶制,这使得他在群众中获得了很高声誉。
1858年,在竞选伊利诺斯州参议员职位时,林肯发表了一篇名为《裂开了房子的》演说,在其中提出了南北双方制度并存现状的问题,以及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观点。他的语言生动直白,为其赢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了共和党内候选人的重要人物。
任内,最重要的是领导军队成功结束了解放黑奴战争,使黑人们获得自由。不过,这场战争也几乎导致国家崩溃。面对失败后的补偿政策问题,上述行政首脑不得不采取更激烈的手段签署文件宣布奴隶自由,并使用武力支持这一立场。这导致大量军队集结,以反抗维持奴隶制度的南方邦联。在经过四年的艰苦斗争后,该战役以北方胜利告终。
南北战争被视为美国第二次重大冲突,其结果将亚伯拉罕·林肯塑造成黑人的解放象征,但这同样引起了许多南方拥护奴隶制的人们对他的仇恨。不幸的是,在1865年的4月14日晚,当 林肯观看华盛顿福特剧院的一个戏剧表演期间,被一个由南方雇佣来的演员刺杀致死。这事件震惊国内外,将美国人民深深打动,有700万余人沿途悼念他的遗容,有150万余人亲眼瞻仰遗容。一生的努力最终以牺牲生命收场,但留给世界的是一位伟大领袖及慈善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