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听,乃是地藏菩萨之坐骑,原身为一白犬。其忠诚不二之心,如同文殊狮子表智慧,普贤白象表大行,与地藏法门相契合。据说,在唐开元末年,有个王子金乔觉,在24岁时,看破红尘,携带这只白犬来华,并削发为僧。在共同的苦修中,这只白犬与金乔觉共度了75载,无论是在昼夜、在风雨、在艰难困苦中,它总是守护着金乔觉,让他遇到什么灾难都能化险为夷。
当金乔觉最终坐化时,那只白犬也随之离世。但三年后,当他们的尸骨被发现时,那位狗伴依然活生生,就如同它曾经那样忠诚不渝。根据佛经记载:“菩萨钩锁,百骸鸣矣!”众人都被深深感动,因为他们认为金乔觉其实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因此建寺供奉那只神兽,并将其称作“神犬”。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只神兽被赋予了更多超凡脱俗的特性——它有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和麒麟足,使其成为了一种瑞兽。独角象征公断力;龙身代表吉祥;虎头表示智勇;犬耳表善听;狮尾表现耐心;而麒麟足则体现四平八稳。
民间广泛传言,这种瑞兽拥有九种气息,即灵气、神气、福气、财气等,可以起到驱邪消灾降福护身等作用。因此,它成为了人们向往且尊敬的一种存在,被视作辟邪消灾降福护家的圣物。
谛听在佛教中的意义远远超过它作为宠物或信物的地位。在《诗经·隰桑》中提到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反映了心地法要。而《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则说明了“地”这一字含义深邃,是指内心清净的地方。
此外,“谛听”这个词汇还意味着用心聆听真实的佛理,对于那些寻求真理的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启示。在许多佛经中,都有类似这样的誓言,如“谛听,谛听,善思念之”,鼓励人们去真正聆聽并思考这些古老而又至高无上的智慧。
通过不断演变,最终形成了一种集多重瑞鸟形象于一体的大型动物,其形态既具备力量,又显得温柔可爱。这是一种奇异且令人敬畏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小狗,而是一个充满哲学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小小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