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誉为荆楚一带的奇才。刘备失去荆州后,廖立脱身归附刘备,被任命为巴郡太守。
在刘备去世后,廖立因自恃有才而不畏先帝之罪,对先帝多次失策和战败表示批评,并且诽谤其他臣子,最终被废为平民。在得知诸葛亮死讯后,廖立郁郁而终。
效力于刘备时期,廖立年轻就被提拔为长沙太守,当时他还不到三十岁。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南部三郡时,廖立逃回并未受到责备,而是被任命为巴郡太守。此后,他又被征召担任侍中。
然而,在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之后,由于心怀怏怏,不满自己的职位和地位,便开始贬论朝士,说他们都是些平庸之辈,最终遭到了废黜。流放至汶山郡期间,他听闻诸葛亮去世,这份消息使他感到深深悲痛,以至于老死流放之地,其妻子和孩子最终返回蜀地。
关于他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楚之良才”,但也有人认为他“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即对待先帝缺乏忠诚和孝顺。这表明尽管廖立在能力上具有一定的才能,但他的个性问题导致了自己的人生失败。而对于其贬损朝士的行为,有人赞扬其直言敢谏,但更多的是指责其过分自大、没有政治智慧,从而引起了众人的反感,最终导致了他的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