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情感的表达。情,虽然看似小,但在这两部作品中,它代表了精神的恋爱。这种精神恋爱远比物质和肉体的关系更为珍贵,更难以达成。
清官虽难断家务事,但在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详尽描绘了家庭生活。拜年过节、婚丧嫁娶到生日烧香还愿,再到病醉各种琐事,都被细致刻画。这背后是琴棋书画诗酒花盛行,而实际上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样的日常琐事。
不过,这些琐事只是将一日三餐换汤重炖,将家长里短改编新曲,忙碌得不可开交,最终仍然是为了财富而死,为食而亡。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大梦。在这个意义上,即使是清官,也无法完全理解《红楼梦》的深意。而读者们更是不容易,每个人都能从别人的故事看到自己的影子,有的人眼界浅显,看见家;有的人眼力好,使出家的命运望向天下。
家就是天下,天下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一切都是家庭琐事放大版。此外,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以念的情经——贾府的情经尤其复杂,因为它牵涉众多的小家庭,并且隐约地连结着整个社会。人们都羡慕贾府的辉煌,同时也期待看到他们的笑话。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成功解读了这本难以念的情经,并将其阐述完整。不仅解释了荣宁二府,还解释了四大家族的命运,其中包括“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以及“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等内容,这仅仅是一个引子,其余则更多更加精彩。
大观园内,上至老人、下至小童,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本账簿,一副算盘,他们每一个人都不简单。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人会直接告诉你,他们的心思和行动。但正因为如此,《红楼夢里的角色们就像是在用算盘来计较利益,用心计来计算感情,用智慧去衡量忠诚和背叛,用智慧去决定谁应该赢谁应该输。
王熙凤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她总是精打细算,而林黛玉则她的算盘柔软无骨,她只计较的是情感。而薛宝钗既善于利用利益,又懂得如何把握感情,她的一举一动似乎总能左右乾坤。她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记账簿,一笔一划记录着自己的生命历程,从未曾停止过,只不过有些人选择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记忆,比如说通过写作或者艺术表现出来。
然而,《红楼夢里的主角们并非所有人都是聪明才智高超,他们有的甚至显得有些糊涂,不分轻重,不识好歹。但这种糊涂,却让他们获得了一种特别纯粹的情感,是一种对爱情纯真的追求,是一种为了他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心态,这种状态让他们成为我们今天所仰慕的一代英雄,就像那些在历史上留名青史但却不得志的大人物一样,让我们怀念那种时代,那种气息,那种传奇般的人物形象,以及那份无法言喻的情愫和回忆。
尤其是在宝黛二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种特有的“傻子”的特质——不是故意装傻,而是一种真正无知无觉、不顾世俗评判、只因对方而活下去的心灵状态。这对现代社会来说,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稀罕也是极具吸引力的存在,因为他们似乎能够穿越时空,与我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让我们感到温暖又震撼,对于那些已失去了或即将失去此类纯真生活机会的人来说,更是一份深深渴望、一份永恒的话题,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它始终闪耀着光芒,以独特的声音诉说着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热血与热情相结合!
最后,在这一切之后,我们发现宝黛二人共同走完了一段令人神往又令人伤悲的地步,而尤三姐柳湘莲之间也发生了一段悲剧性的故事,他们各自追求那个理想中的伴侣,最终因误会错判错过彼此,因孤独绝望而逝去,但留下的却是千古传唱的一首永恒旋律:
"来自情天,
去自情地,
何须千言万语?
惟愿君心知晓。
"
这是曹雪芹给予我们的最美丽最动听的情诗,他用他的笔触捕捉到了人类最真挚最原始的情感,让它们流淌在文字间,被世间万物所承载,被时间推移所铭记。他没有描述那些粗俗龃龃的事情,他只讲述那些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事情,那些能够激起人们共鸣的事情。他讲的是爱,是生命,是死亡,以及那片广袤宇宙间唯一坚不可摧的事实——人类对于彼此永远不会消逝的手足之谊。如果要评价他,我只能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